孙犁扶掖工人作家阿凤 2023年11月17日  郭大光

  拜读孙犁名著《耕堂序跋》,收益颇丰。书中第142页记载:“我们的部队正围攻天津,新闻战线的同志们,暂时集中在胜芳……进城以后,在我们的副刊版面上,很快就出现了一批工人作者的名字,连续发表了很好的散文和短篇小说,在全国产生了影响。在这批工人作者中,就有阿凤同志,他主要是写散文的。他是铁路工人,他并不是才华横溢的,但在文章组织和文字修养方面,他好像经过正规的训练。他产量也多,一时成为全国闻名的工人作家。”

  阿凤是笔名,其本名王鸣凤。他生于1920年11月21日,卒于2002年4月20日。1950年,孙犁时任《天津日报》副刊科副科长,负责副刊小组的学习、授课。阿凤有幸参加了《天津日报》副刊小组的学习。阿凤感慨:“孙犁几十年对我培养、哺育,既教给我为文之法,又教给我为人之道。”

  “文革”后,孙犁先生扶掖阿凤,亲自为《阿凤散文集》作序:“我和阿凤,文字之交已经有三十年了。对于他的为人,对于他的作品,我都是很喜欢的……阿凤成为天津老一代工人作者仅存的硕果,鲁殿灵光。他是我们那个副刊的小小版面上,一时群星灿烂后残存的一颗寂寥的星……他是五十年代,在这一苗圃里生根成长起来,未遭砍伐的一棵老树。”孙犁先生知其人更知其文。先生的评论文章,洪笔丽藻,既具文学色彩又有历史眼光,贴切的比喻让人感喟不已。

  阿凤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是年调入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并当选为理事,曾任《新港》编辑部副主任,1982年离开编辑岗位,从事专业创作。他毕生创作作品颇丰,曾出版小说散文集《望鞍钢》、散文集《散文二十六篇》、小说散文集《海河散记》等。

  孙犁先生在50年代初评价阿凤时说:“阿凤同志,他主要是写散文的。他的散文,内容细腻而真实,文字准确而流畅……”

  笔者在市作协数次接触过阿凤老师,因为他是我们天津工人文学社领导、顾问,我是文学社老社员。还有一层较亲密的关系,他是我的好文友王延壮之父,所以我们见面时非常自然亲切,别人称他阿凤老、老师,我则称他伯父。我采访他时,无论是文学,还是文学社之事,他知无不言,没有名家、长辈的居高临下之感。阿凤老内向、文雅,是很干净利落的人。他的办公桌虽然稿件多,但很规整。

  阿凤为人处世恰如司马迁《报任安书》所述:“小心谨慎而郑重,忍辱负重以求全。”著名作家柴德森曾回忆说,“文革”中周骥良、杨润身等一些进城老革命、老作家蹲牛棚挨整,阿凤不避风险很长时间替他们到食堂打饭;一位从作协创评室调到北京某部队的作家,在告别的欢送会上落泪了,他说自己被审查时,谁也不敢接近他,怕“沾包”,唯有阿凤悄悄于中秋之夜,在其孤灯独守时,送来了月饼……

  阿凤人品圭璋,清德雅望,从不以导师、大作家自居,对业余作者辅导,及改稿传授知识、经验时,像其老师孙犁先生那样,毫无保留,倾囊而授,且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

  面对当今文坛,我们更加深切缅怀文坛大师孙犁先生和他的学生阿凤老师!其音容虽邈,懿范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