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道德经》最早外文译本“重见天日”

南开学者转写出版 填补研究空白

  《道德经》是外译最多的中国典籍。学界普遍认为,是来华的西方人将《道德经》传出,最早尝试将其译成拉丁文。然而,最早的拉丁文《道德经》译本长期深藏在大英图书馆之中,鲜为人知。历经300余年,这部极具研究价值、目前已知最早的《道德经》外文译本被南开学者转写出版。

  11月11日上午,《中国书道德经翻译成拉丁语:〈道德经〉的最早翻译的转写本》在南开大学哲学院发布。该书由南开大学“全球老学”研究中心主任、哲学院副教授邰谧侠与青年古典学家张晓媛合作完成,德国利特出版社出版,为“全球老学”研究、特别是早期《道德经》全球翻译与传播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该书以十八世纪初所作的拉丁文《道德经》手稿为研究对象,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道德经》外文全译本。手稿原件收藏于大英图书馆,共245页,内容包括完整译文、行间注释和旁注。手稿不仅借鉴了中国注释传统,其中部分注释还将中国传统注本的原文内容译为拉丁语,论证十分严谨。

  《道德经》译本涵盖97种语言、至少有2052个版本。此次出版的《道德经》拉丁语译本被视为这一浩繁体系的“根系”之一,从而开启了一种跨文化的《道德经》阐释传统。这部手稿曾沉睡了300年,其转写本的出版,标志着最早的《道德经》外文译本重新出现在大众视野,不仅填补了《道德经》在西方翻译、传播的研究空白,为研究“东学西渐”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也为理解十八世纪早期西方世界如何以拉丁语阅读与阐释《道德经》提供了独特视角。

  据了解,2023年,在陈鼓应教授倡议下,南开大学成立“全球老学”研究中心。中心致力于从全球视野出发研究《道德经》及其传播史,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此次新书的出版,是该中心推动《道德经》跨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标志着“全球老学”研究迈出坚实一步。

  记者 单炜炜 通讯员 高雨桐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天津海河传媒中心隆重庆祝2025年记者节
地铁2号线消防主题车站列车亮相~~~
~~~
本市中青年文艺骨干集体“充电”~~~
《道德经》最早外文译本“重见天日”~~~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城事
   第03版:城事
   第04版:城事
   第05版:特稿
   第06版:城事
   第07版:人物
   第08版:天下
   第09版:天下
   第10版:社会
   第11版:文化
   第12版:法治
   第13版:服务
   第14版:津耀大湾区
   第15版:津耀大湾区
   第16版:津耀大湾区
   第17版:副刊
   第18版:副刊
   第19版:专刊
   第20版:专刊
   第21版:专刊
   第22版:专刊
   第23版:专刊
   第24版:天津卫
致敬新闻荣光 激发创新动能
安全宣传融入日常出行
图片新闻
融合非遗匠心探讨AI思维
南开学者转写出版 填补研究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