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全国老年网民规模达1.53亿。不少老年人日均上网时长超过4小时乃至6小时,有的甚至在线超10小时。他们沉浸在各大手机应用程序(APP)里,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瘾银发族”。
46个APP一个都不能删
“那些年劝我们少玩手机的父母,如今活成了我们过去的样子。”家住滨海新区茶淀街的王先生说,他前不久去看望父母,刚一进屋,父亲就说手机太卡了,让他给“拾掇拾掇”。王先生打开父亲的手机一看,竟有多达46个APP软件。在清理完内存后,王先生建议父亲卸载一些软件,但父亲以“每天都必看为由”拒绝。“一个72岁的老人,每天要看46个APP,这得需要多少时间啊!”王先生说。
与王先生一样,刘女士发现母亲也有“网瘾”。“不瞒你说,有段时间我妈几乎没出过门,没日没夜地看手机。有时凌晨两点多了,她还在刷手机。”刘女士说,自从母亲迷上玩手机,曾经热衷的广场舞、健身操全部抛到一边。在她眼里,母亲是手机达人,手机P图、短视频剪辑、购物,样样不在话下。相关的软件十几个,看完这个看那个。
社交工具类软件受欢迎
那么,老年人的手机里究竟安装了哪些软件、都喜欢浏览什么内容呢?在一项调查中显示,微信、今日头条、抖音、支付宝、拼多多、淘宝、地图、滴滴、快手、小红书等是老人们日常高频使用的APP。
记者随机对67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调查后发现,社交工具类软件最受欢迎。其中,100%的老人要使用微信,“孩子在外地工作,用微信视频跟他聊天,再远的距离也不怕。”64岁的吴女士说,她还学会了手机缴水电燃气费、发表情包、发红包、发定位等。另一位老人说,他在网上通过各类小视频学会了收纳、修理、种花等,生活得到了充实。
记者调查中还发现,超过95%的老人刷抖音看短视频,还有60%的人安装了地图导航、天气、购物、听歌、看剧、打车、游戏等工具类实用软件。此外,还有部分老人安装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新闻类APP。“退休了,生活圈子变窄了,看权威新闻开眼界,跟别人聊天也有了谈资。”62岁的朱先生说。
“网瘾”是对抗孤独的方式
虽然智能手机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和丰富的精神内容,但一旦沉溺其中,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甚至生理问题。
“从心理角度来看,‘银发族网瘾’背后,其实折射出更多的是无助和孤独。父母玩的不是手机,而是寂寞。”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孙中艮认为,有些老人知晓儿孙工作、学习辛苦,尽可能地少打扰他们,只能通过玩手机这种方式参与孩子们的生活。“空巢老人”日益增多,与子女缺乏交流,对飞快变化的外部世界不适应,往往让老年人有着更加强烈的、不被需要的孤独感。人在网络,其实是在对抗孤独。
也有专家认为,对于“网瘾银发族”问题,也需一分为二来看。因为一些老年人对新兴事物的好奇和探索,通过手机网络,获得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所以,老年人面临的“网瘾困局”,成功解决问题的核心不在于发出担忧加以制止,而在于深入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并加以满足。
“子女的关爱和陪伴是打破老年人沉迷网络的‘解药’。”天津市滨海新区惠家社区发展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赵恩敏表示,子女既要尊重父母在网络世界中探索的好奇心和热情,又要积极倾听他们的内心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陪伴。这样,才能帮助老人既不被互联网快车甩下,又不至于过度沉迷虚拟世界,做到进退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