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海棠花节临近,五大道区域重点道路提升进入冲刺阶段。3月27日零点,公交9路的末班车从成都道桂林路交口驶过,路段随即开始临时封堵进入核心面层铺设阶段。这项涉及马场道、成都道、南京路的五大道区域城市路面更新工程,采用创新工艺、高科技材料,打造出一条“静音耐久路”,为百年历史街区注入新活力。
3月26日夜晚的成都道上,施工人员以及各种工程车、沥青运输车,全都在各自的位置上待命。五大道区域与城市的其他地区不同,市民出行比较多,施工开始的时间要比其他区域晚一个多小时,核心路段施工集中在夜间23:00至次日5:00。随着27日零点到来,一辆9路公交车缓缓驶过与桂林路的交口,守候在路口的施工人员随即摆上了隔离设施,摊铺机也开始启动。
科学工序保效率
“从路床清理到最终通车,道路更新的每一步都需精准卡点。”道路维修项目负责人朱钧介绍,成都道摊铺施工严格遵循“四步走”流程,首先彻底清扫基层并喷涂高粘合乳化沥青,随后摊铺4厘米厚带玄武岩石子的改性沥青,再经初压、复压、终压三次碾压。现场技术员表示,运到现场的是180℃出厂的沥青混合料,然后装入摊铺机进行铺设,需将摊铺速度严控在每分钟3米以内,以防沥青氧化影响粘结,并在160℃完成初压。最后用红外测温仪实时监控路面温度,在路面温度低于50℃后,撤掉隔离设施,道路开放通行。
此次五大道区域核心道路更新,前几天的夜里已经进行了铣刨等环节的作业。成都道此次是全路进行提升改造,总改造长度约为1.5公里,从27日零点开始的施工,要在凌晨5:00前完成600米摊铺。为确保按时完成,现场采取“分段放行”策略,铺装完成并且冷却达标的区段撤掉隔离设施即时恢复通行,最大限度缓解早高峰压力。
减少井盖差
破解城市施工难题
夜间施工现场配备了3台12吨双钢轮压路机、2台小型振动夯及人工手推式碾压设备,40名作业人员按“清扫组、摊铺组、碾压组、交通组”四班协同。关键工序还要执行“四级验收制”特别是确保井盖周边的高差,要控制在3毫米内,国标的要求是5毫米,但这次施工把误差值又缩小了2毫米。
针对传统井圈修复需封闭养护7天的痛点,此次创新采用4小时速凝型黑色快硬水泥。这种特殊混凝土,使检查井提升作业效率倍速提升,真正实现“当日开挖当日通行”。
民生工程与文旅发展
同频共振
作为天津的特色文旅区域,本次提升工程特别将马场道(河北路-友谊北路段)、成都道全线及南京路人行道纳入首批竣工清单,确保今年4月3日海棠花节前亮相。除车行道改造外,工程还同步更换人行道砖,处理树根拱起病害,实现“路平、灯明、树稳”的精细化提升。 记者 徐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