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啊,有架飞机飞过,快来快来……”一个声音响起。
禾场上,一个又一个小孩子聚拢了,像开一场重要会议。他们的头,齐整整地望向天空,目光追随那渐行渐远的飞机的身影,一会儿那身影就变成了小黑点。于是禾场上热闹起来。先是个头最高的小男孩向两侧伸开了双臂,口中发出“呜呜”如飞机的声音,围绕着禾场四周跑起来。接着,小伙伴们都做出相同的动作,发出相同的声音。他们,都成了一架又一架飞机。
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和小伙伴们最质朴的向往。
我们生活的小镇,只是那条航线经过的极其微小的一个“点”。但是,那几天便飞过一趟的飞机,逗活了这些大大小小的人。大人们忙着手上的活儿,也会向天上望一望,然后再忙起手中的活儿。孩子们就不同了,只是听到微微的“呜呜”声,他们就知道是飞机来了,大声吆喝着“看飞机啦,看飞机啦……”,边喊边冲出门外。如果刚好在上课,不能走出教室的他们,心也会随着飞机的“呜呜”声慢慢走远。下课时,他们望着天边留下的“白线”,知道那是飞机走过的路,是它们留下的痕迹。
“飞机那么大,是怎么飞上蓝天的啊?”有小女生会问。爱看书的大男孩就会回答:“飞机有引擎,有动力,它能驮上几百人上天,真了不起!”“要是我能坐上飞机就好了。”那时的我,每次望见飞机就会这样想。小伙伴们也是这样想的。你一言我一语,孩子们有了共同的梦想——我要坐飞机。
这个梦想激励着我们,我们学习时更加用心。后来,镇上外出读大学的人越来越多,好几个是我认识的,是那些一起看飞机的小伙伴。他们如今散落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坐着飞机飞来飞去。他们或在工作岗位上出色工作,或将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实现了“坐飞机”的梦想。
而我,如今生活在南方的都市里,每天都能看见一架又一架飞机从头顶的天空飞过。听着那熟悉的“呜呜”声,我便会想起当年站在禾场,和小伙伴们一起望向蓝天看飞机飞过的情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