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迪士尼内拳脚相向为哪般? 保护孩子先管好大人脾气

评论员 宋学敏

  

  6月1日晚,“警民直通车-浦东微博”通报,5月31日18时许,浦东公安分局接到报警称迪士尼乐园内有人打架。经初步调查,闫某某(男,22岁)与女友在拍照时,因刘某某(男,36岁)的女儿进入拍摄画面,双方发生口角后引发肢体冲突,造成闫某某和刘某某互有皮外伤,小女孩未受伤。目前,调查处理工作正在进一步开展中。

  一场波及幼童的肢体冲突,在六一儿童节前夕显得格外刺眼。事件迅速发酵,特别是“女方攻击了小女孩”的传闻引发众怒。当然,哪怕仅是推搡抱着孩子的女士这一行为也是令人不齿的。所幸警方通报确认,小女孩未受伤。

  在摩肩接踵的主题乐园,一句礼貌的“劳驾”或耐心的等待,就能化解的事竟至于动手,且让儿童置于危险状况,双方都够失态和不负责任。孩子受此惊吓会留下怎样的心理阴影?当然,这对情侣的表现更为不堪,竟然容不下一个幼童短暂进入镜头,甚至因此爆发出“敌意”和拳脚。网友的质问一针见血:拍照的地方,难道成了这对情侣的专属?路人经过,难道还要向他们打报告?网友嘲讽他们将公共空间视为“私人片场”,到迪士尼过的是“巨婴节”。

  更令人忧心的是,在事实尚未明朗的情况下,部分网民已迫不及待地预设了“熊孩子插队”的情节,更有甚者,发出“孩子活该被打”的极端言论。这种论调并不新鲜,每逢事关孩子的公共冲突事件发生,有些人就疯狂地贴“熊孩子”“熊家长”“插队”等标签。这种“未审先判”和网络暴力,对无辜的孩子及其家庭是二次伤害。人们有理由追问:那些在事实不清时就给小女孩扣上“熊孩子”帽子、口出恶言的人,是否欠当事人一个道歉?网络发言的自由,不应成为胡诌八扯和伤害弱者的借口。

  讽刺的是,这一切发生在儿童节前夕。当社会在节日里呼吁关爱儿童时,现实中却因一个孩子无心的“闯入镜头”,就引发了成年人的失态与冲突,甚至部分舆论对儿童表现出令人心寒的排斥。有些人对公共场合的儿童容忍度极低,动辄将儿童的正常行为,如无意识进入镜头、发出声音视为“打扰”,并预设家长“失职”。发生在迪士尼的这场冲突,恰恰暴露了我们公共生活中某种温情的流失和包容心的匮乏。

  这场因孩子误入镜头而爆发的纷争,如何处置有待警方最终调查,喧嚣的舆论也需回归理性。比争论互殴还是正当防卫更为紧要的是,放下自我为中心的执念,尊重他人的空间权利,对孩子多一分耐心与温柔,共同打造一个容得下孩子身影的公共空间,营造一个对儿童更友好、对事实更尊重的网络空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城事
   第03版:城事
   第04版:城事
   第05版:城事
   第06版:天下
   第07版:天下
   第08版:天下
   第09版:社会
   第10版:社会
   第11版:社会
   第12版:法治
   第13版:文娱
   第14版:服务
   第15版:体育
   第16版:体育
   第17版:副刊
   第18版:副刊
   第19版:副刊
   第20版:专刊
   第21版:一周热点
   第22版:文摘
   第23版:文摘
   第24版:天津卫
迪士尼内拳脚相向为哪般? 保护孩子先管好大人脾气
广场微课堂化繁为简 智能科技在街心绽放
智慧科普空间启用 8岁“小飞手”大秀才艺
天津科技工作者——《攀登》(第二季)系列专题片正式发布
福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