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汉隶巅峰之作”鲜于璜碑原拓首次公开露面

从刻碑拓片观天津地区千年历史

  昨天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贞珉留声——天津地区历代碑刻拓片展”于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正式启幕。此次展览集结20余件珍贵碑刻拓片,时间跨度近2000年,生动展现了天津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鲜于璜碑)原拓更是首次公开露面。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本市考古与文物工作者对天津地区历代碑刻开展了系统整理,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收藏之大宗,现存各类碑刻拓片660余件。本次展览选取其中的20余件精品,以碑刻文献基本分类为脉络,展示其历史、文献及艺术价值。其中除了“汉隶巅峰之作”鲜于璜碑,还有记载了天津得名的重修天津三官庙记碑拓片、神秘八思巴文残碑拓片等重磅展品。

  据介绍,鲜于璜碑1973年出土于武清区,现藏天津博物馆。其独特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引起学界关注。碑呈圭形,碑首阳面中部为“凸”字形碑额,阳文篆书碑名,碑额两侧刻青龙、白虎,额下有直径11.3厘米的圆穿,碑首阴面刻朱雀。史学界认为该碑可与张迁碑相媲美,是汉隶书法的重要代表作品。

  每件珍贵的文物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价值:重修天津三官庙记碑拓片也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碑文上的一句话说清“天津户口”;元八思巴文残碑为天津地区仅见,是研究元朝官方文字的重要实物资料;被誉为“京东第一碑”的盘山千像祐唐寺创建讲堂碑拓片,兼用楷、行、草三种字体,记载了千像寺的兴衰历程,是研究辽代佛教发展的重要文献。此外,本次展览还涵盖了墓志铭与经幢等内容。盘山天成寺经幢拓片,汉文兼镌,上部刻佛塔图案,下部刻坐佛一尊,也极具艺术与文化价值。

  策展人王菁表示:“此次展览是对40余年碑刻文献整理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从这些碑刻文献中可以发现天津地区的历史文化脉络,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天津历史文化底蕴的机会。”

  记者 王轶斐

  摄影 记者 曹彤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汉隶巅峰之作”鲜于璜碑原拓首次公开露面~~~
~~~鼓楼博物馆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
残本重生 三代传承~~~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城事
   第03版:城事
   第04版:城事
   第05版:城事
   第06版:城事
   第07版:天下
   第08版:天下
   第09版:法治
   第10版:文化
   第11版:一周评谈
   第12版:服务
   第13版:副刊
   第14版:副刊
   第15版:体育
   第16版:体育
从刻碑拓片观天津地区千年历史
方寸邮情 旧市新声
昆曲《白罗衫》在津引发观剧潮
现场笑声惊呼声不断古典戏法专场发掘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