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一个人如何夸其实是很有讲究的。读了惠洪的《冷斋夜话》,看了《黄鲁直书扇》,我更这样认为了。惠洪是如何夸人的呢?我在这里转述一下:
王荣老曾在观州做官。某次,有事欲渡观江,不料遇上狂风大浪,七天七夜,不停不止。老百姓对他说:“您老的行李中一定带了什么宝物。这条江里的水神极灵,您只要献上您的宝物,肯定就会风平浪静。”荣老查看了一下行李,宝贵的就一把玉拂尘,立即献给了江神,可是风浪依旧。接着,又献上一方端砚,风却刮得更肆虐了。然后,再献上宣包虎帐,结果还是不起作用。晚上,他睡在床上想起自己还有一把扇子,扇面上有黄鲁直草书韦应物的诗:“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随即就取了扇来看,边看心里边疑道:“这字写得这么潦草,连我都没有办法认识,难道鬼神能认得么?”于是,他又献上此扇子,一炷香还没有烧完,江面就静得如镜面了。南风徐来,起帆过江,没用一顿饭的时间。于是,惠洪感叹道:我看啊,这江神,前身一定是一个元祐遭贬迁的官员。不然,他又怎么会如此喜爱黄鲁直所题的这把扇子呢?
怎么样?妙不妙?黄鲁直的书法如何由此可以想见了。惠洪之所以这样感叹,乃因元祐八年(1093)的时候,宋哲宗亲政,用章惇为相,再一次起用变法派人士,全面恢复变法新政,严酷打击元祐党人,前后历时六年有余,苏轼、苏辙、黄庭坚等他的好朋友,统统都被贬职流放。
黄鲁直即黄庭坚,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为“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有《豫章黄先生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开山之祖。现今流传的黄氏书法,小字行书以《婴香方》《王长者墓志稿》《泸南诗老史翊正墓志稿》等为代表,笔力圆转流畅,沉静典雅。大字行书有《苏轼黄州寒食诗卷跋》《松风阁诗》等,都是笔画虽然郁拔却又显得神闲意浓。草书有《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等,结字雄放瑰奇,笔势飘动隽逸,在揣摹前人的笔意中,加以独具一格的变化。《书法正传》载其《书说》二则云:“凡书要拙多于巧,近世少年作字,如新妇子妆梳,百种点缀,终无烈妇态也。”“肥字须要有骨,瘦字须要有肉。古人学书学其二处,今人学书,肥瘦皆病,又常偏得其人丑恶处,如今人作颜体,乃其可慨然者。”
惠洪呢,字觉范,一名德洪,自幼家贫,父母双亡,入寺为沙弥,十九岁入京师,于天王寺剃度为僧。当时要领度牒较难,于是冒用惠洪度牒,遂以“惠洪”为己名。惠洪一生多遭不幸,曾因冒用惠洪之名,结交党人,两度入狱,发配海南,有著作《冷斋夜话》《石门文字禅》《天厨禁脔》《林间录》等。我们平时说的“满城风雨”“脱胎换骨”“大笑喷饭”“痴人说梦”等典故也都出于他的书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