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街、意风区、五大道、解放北路
创新“百年建筑+沉浸式首店”模式
打造海河国际高端消费首发地
滨海新区
发力硬科技产品全球首发
运河文化带
创新非遗首发工坊集群
空港
定位国际潮流快闪首发地
中新生态城
实现“海陆空联动、产城文融合”
办好天津马拉松、海河龙舟赛、外商投资企业运动会等品牌赛事活动
打造天津茱莉亚学院国际艺术首演地
围绕“洋楼故事”、陈塘庄哪吒小镇等特色主题,上新一批“津味”演艺项目
打响“近代百年看天津”品牌
创新利用天津港集装箱、巨轮、码头等场景
打造工业风沉浸式体验空间,探索推出特色首发活动
为大力提振消费,助力构建“大消费”格局和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本市首发经济发展,满足市民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消费需求,7月15日,天津市商务局等8部门发布关于印发《天津市推进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的通知,《若干措施》包括构建首发经济生态圈、打造首发经济平台、优化首发经济发展环境等3个方面,共计16条措施。
《若干措施》中明确,金街、意风区、五大道、解放北路创新“百年建筑+沉浸式首店”模式打造海河国际高端消费首发地,滨海新区发力硬科技产品全球首发,运河文化带创新非遗首发工坊集群,空港定位国际潮流快闪首发地,中新生态城引领绿色科技生活,实现“海陆空联动、产城文融合”;积极申办、引进国际国内高水平赛事,办好天津马拉松、海河龙舟赛、外商投资企业运动会等品牌赛事活动;打造天津茱莉亚学院国际艺术首演地,围绕“洋楼故事”、陈塘庄哪吒小镇等特色主题,上新一批“津味”演艺项目,开发主题沉浸式体验项目,打响“近代百年看天津”品牌;创新利用天津港集装箱、巨轮、码头等场景,打造工业风沉浸式体验空间,探索推出特色首发活动。依托邮轮母港吸引更多国际邮轮靠泊,开发更多邮轮旅游产品,推进游艇登记注册和报备便利化;引导老字号、非遗创新推出“津派”国潮新品,聚焦食品美妆、纺织服装、生物医药、大健康等领域;适当放宽大型营业性演出可售(发)票数量限制。
建立认定标准和评估体系
研究制定首店、首发活动认定标准,构建首店能级、首发活动评估体系,编制本市首发经济评价指南。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监测、采集、分析首店、首发活动数据,实现“月度监测、季度盘点、年度评估”。定期出台本市首发经济报告,研判市场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化对首发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为市场调整和政策优化提供依据。
引育结合汇聚品牌
聚焦商业、科技、人工智能+、文旅、体育等领域,将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等作为重点招商项目,动态梳理更新特色品牌、首发活动意向招引名录,形成长效挖掘引荐机制,组织开展对接交流会、商务推介会等活动。引导老字号、非遗创新推出“津派”国潮新品,聚焦食品美妆、纺织服装、生物医药、大健康等领域,培育本土引领性品牌,助力开拓国内外增量市场。支持老字号、“天津礼物”等深挖在地文化,打造旗舰店、概念店、主题店等。促进动漫、游戏、电竞及其周边衍生品消费。
延展产业链条
依托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汽车、新能源、循环经济等产业优势,吸引、推出新技术、新产品,打造新品牌。培育影视新媒体制作、动漫艺术、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影视等创意业态,提升时尚设计、广告策划、文化创意等领域发展水平。着力打造以首店、首发为龙头,集采购、研发、设计、结算、物流等于一体的产业链,支持在津设立跨国公司总部、营销总部、结算中心等,实现生产与商业互促、消费与产业联动。
完善承载服务设施
围绕“圈、街、楼、店、网”等维度,升级改造零售商业设施,打造智慧商圈,推动传统百货等实体店转型打造新消费场景。聚焦商业、文旅、机场车站等重点场景,增强外文标识、多语种翻译等服务功能,提升商户外卡POS机覆盖率,优化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流程,提升入境消费便利化水平。加大公共交通运力、临时停车泊位等配套保障力度。着眼“吃、住、行、购、服”等方面,提升消费便利度、舒适度、满意度。
培育首发经济集聚区
依托地标性建筑和津沽特色城市景观,围绕“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文化名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大维度打造一批首发中心。金街、意风区、五大道、解放北路创新“百年建筑+沉浸式首店”模式打造海河国际高端消费首发地,滨海新区发力硬科技产品全球首发,运河文化带创新非遗首发工坊集群,空港定位国际潮流快闪首发地,中新生态城引领绿色科技生活,实现“海陆空联动、产城文融合”。坚持因地制宜,引导市内商圈精准定位,探索各具特色的首发经济发展模式,避免同质化发展、内卷式竞争。统筹用好政策资源对首店按能级等给予支持。建设特色美食集聚区,培育特色小吃产业集群,集聚国内外餐饮品牌。
壮大线上平台
培育电商领军企业,围绕细分领域引进零售类电商平台,促进电子商务、直播经济等规范发展。丰富进口消费品供给,增加美妆、医药、数码等进口商品品类,支持企业开设“跨境电商进口+新零售”首店。
壮大跨境电商出口,建强跨境电商特色产业园区,助力“津品出海”。支持线上知名品牌在津开设实体店、快闪店等。
做优活动平台
举办天津新品首发季,吸引更多高品质、高流量的国内外品牌参与。鼓励具有引领性的国内外品牌、商业设施运营方、知名媒体、策划咨询机构等,在津举办首发、首秀、首展等新品发布活动,根据活动能级等统筹用好政策资源对主办方给予支持。
做强会展赛事演艺平台
发挥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等重点展会和展馆平台作用,设置首发专区,打造“新品发布中心”,强化“展销一体”。
积极申办、引进国际国内高水平赛事,办好天津马拉松、海河龙舟赛、外商投资企业运动会等品牌赛事活动。发展徒步、滑板、骑行及帆船帆板等时尚运动,推动冰雪运动、冰雪装备制造等发展。
打造天津茱莉亚学院国际艺术首演地,围绕“洋楼故事”、陈塘庄哪吒小镇等特色主题,上新一批“津味”演艺项目,开发主题沉浸式体验项目,打响“近代百年看天津”品牌。支持商圈搭建展演平台,推动商场、景区、体育场馆等打造策展商业、主题商业、沉浸式体验等消费新空间。
扩大开放平台
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推进三地区域间消费互为市场、互为资源、互为客户,强化商旅文体健多业态消费融合联动。开展“外贸优品行”活动,做好国内外标准衔接,搭建外贸优品拓内销平台,支持出口产品创立内销品牌。创新利用天津港集装箱、巨轮、码头等场景,打造工业风沉浸式体验空间,探索推出特色首发活动。依托邮轮母港吸引更多国际邮轮靠泊,开发更多邮轮旅游产品,推进游艇登记注册和报备便利化。扩大电信、医疗等领域开放试点,推动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等优质生活性服务进口,吸引国际知名服务企业来津开设首店、举办首发首秀首展。在自贸试验区探索打造“前店后仓”保税展示交易中心,实现“线下体验+线上清关”,吸引国际品牌在津打造北方地区新品体验中心。
记者 张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