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辰区民宜里社区一名工人在作业时突发热射病,千钧一发之际,社区两名退伍军人谢涛、骆鲲挺身而出,凭借部队练就的急救本领,在25分钟黄金救援期内持续实施心肺复苏,为患者赢得生机。
危机下的“第一响应者”
“当时老鲍浑身都在抖,嘴唇都紫了,要不是谢师傅和骆师傅当机立断,后果真不敢想!”7月13日上午,民宜里社区运动器械施工负责人握着社区工作人员的手,仍心有余悸。他口中的“谢师傅”“骆师傅”,正是社区里两位退伍军人——谢涛、骆鲲。
7月12日16:00,正在社区更换健身器材的工人鲍师傅被工友搀扶着进门:“他……他突然抽过去了!”值班室的谢涛、骆鲲闻声冲过去,扶鲍师傅坐在椅子上,只见他全身剧烈抽搐,面色涨红,脖颈处布满豆大的汗珠,呼吸急促得像拉风箱。“快!先把人放平!”谢涛反应极快,一把扯过桌上的血压计,但因患者抽搐剧烈无法测量,“身上滚烫!这是中暑了!得赶紧送医!”他说。工友急得直搓手,手机都按错了号码,谢涛接过手机,提高嗓门清晰报出地址:“120吗?民宜里社区居委会,患者男性,50多岁,高温环境下突发抽搐、呼吸困难,已出现意识模糊!”
退伍军人的“急救本能”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鲍师傅的呼吸愈发微弱,嘴唇开始泛青。“医生!他呼吸越来越弱了!”120调度员闻声,马上电话指导他们现场心肺复苏,骆鲲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跪在地面上,双手交叠按在鲍师傅胸骨位置——“胸外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深度5至6厘米!”他重复着口诀,开始按压。谢涛则一边监测鲍师傅的生命体征,一边配合骆鲲交替操作。
“按压别停!保持节奏!”电话里的调度员不断指导,从16:10到16:35,25分钟的黄金救援期里,两人始终没有停止救援。直到120医护人员接过急救设备,才双双瘫坐在地上。
平凡英雄收获暖心致谢
救护车呼啸驶向983医院,经过3小时的全力抢救,鲍师傅终于苏醒。医生感慨:“患者体温最高时超过42℃,若再晚半小时,可能引发多器官衰竭。多亏急救及时,为抢救争取了关键时间。”
7月13日上午,鲍师傅所在施工队的负责人来到社区,握着谢涛、骆鲲的手反复道谢。“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面对赞誉,谢涛、骆鲲有些腼腆,他们坦言,“紧急时刻的反应,是部队训练时刻在骨子里的本能。保护群众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记者 苗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