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2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避免溺水 别游“野泳”

  避免溺水事故,最重要的是不游“野泳”。

  不少人存在侥幸心理,喜欢游“野泳”。重庆市公安局水上分局巡警支队副支队长陈刚认为,这种想法极其危险。首先,水情复杂难料。野外水域的水深、流速往往不明,平静水面下可能藏着强劲暗流或漩涡,极易将人冲走。不稳定的水温还可能引发腿部抽筋,使人瞬间失去游泳能力。其次,水下环境危机四伏。尖锐的石头、玻璃以及缠绕的水草,都可能成为“水下杀手”,让人受伤或被困。第三,救援力量匮乏。野外水域附近缺乏专业救生员和设施,救援往往鞭长莫及。最后,生物威胁不可忽视,蛇、水蛭甚至攻击性鱼类都可能对水中的人构成威胁。

  当意外情况发生时,正确的自救方法能为挽救生命争取宝贵时间。

  “保持冷静是第一法则。”陈刚告诉记者,在水中挣扎会使体力在3分钟内耗尽,此时应立即蹬掉鞋子,尝试“水母漂”姿势——头部后仰,四肢自然伸展,利用肺部空气让身体漂浮在水面上,确保口鼻呼吸。

  “如果附近有漂浮物,如木板、树枝等,应尽量抓住,借助其浮力保持身体在水面上,增加获救的机会。除非有足够的游泳能力和体力,否则不要轻易尝试自行上岸,以免在过程中发生危险。”陈刚说。

  王欣悦(摘自人民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城事
   第03版:城事
   第04版:城事
   第05版:广告
   第06版:人物
   第07版:城事
   第08版:城事
   第09版:城事
   第10版:天下
   第11版:天下
   第12版:法治
   第13版:社会
   第14版:服务
   第15版:体育
   第16版:体育
   第17版:副刊
   第18版:副刊
   第19版:副刊读吧
   第20版:专刊
   第21版:专刊
   第22版:文摘
   第23版:文摘
   第24版:小作文
“科学”流言榜辟谣日常伪知识
网红减重食谱并非人人适用
警惕扫码“领鸡蛋”陷阱
避免溺水 别游“野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