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来天津打卡 刨冰是“必吃项”

还是这个味儿 就“耐”这一口儿

  伏天一到,“如何避暑”成了全国人民热议的话题,天津人却透着股子松弛劲儿:“走,吃刨冰去啊。”谁说天津人没有夜生活?傍晚的刨冰摊就是最好的证明。最近这些天,津城的刨冰摊成了最热闹的据点,这份藏在冰碴里的清凉,不光是本地人消夏的“标配”,更成了天津“出圈”的新名片。多少外地游客揣着攻略寻来,就为了那一口裹着自制果酱的冰碴。

  本地人:一周报到好多次

  20:00,河东区大直沽附近,三家紧挨着的刨冰店门前早已排起长队,小凳子从店门口一路摆到路边,食客们捧着冒着凉气的冰碗,边吃边聊,成了夏夜最热闹的风景。

  记者20:13下单,等了15分钟才拿到这份“冰凉”,绵密的冰碴上堆着红豆、核桃等,浇上浓稠的自制果酱,一口下去,甜丝丝的凉意顺着喉咙往下钻。

  “我是刨冰‘死忠粉’,一周得来报到好几次。”正在埋头吃冰的杨先生抹了把嘴角,指着碗里的酸磨糕碎说:“天津刨冰讲究‘老味’,果酱得是自己熬的,料得给足,吃的就是这份实在。”

  旁边桌的高女士是来津旅游的游客,手里的冰碗已经见了底。“住的酒店离这里不远,晚上溜达过来碰碰运气,本来以为就是普通工业果酱味,结果一口就被惊艳了。”她笑着招手让老公再买一份,“刚才就等了十几分钟,现在人更多了,估计等的时间更长。”高女士告诉记者,“这果酱带着果肉的颗粒感,肯定是新鲜熬的,一份根本不够吃。”

  游客:车程90分钟为这一口

  21:50,记者来到和平区铁真刨冰,此时店前的队伍还在延长,目测足有40米。队伍里既有摇着蒲扇的本地大爷,也有不少外地游客。

  “我们排了快半小时了。”来自山东的游客李女士往前探了探身子,眼里满是期待,“这是我来天津的第一站,攻略上都说铁真刨冰是‘必吃项’。”身旁的朋友补充道:“我住在河西,特意带她绕过来,这家的老味刨冰是从小吃到大的味道。”

  队伍末尾的夏女士刚从北京丰台自驾赶来,车程一个半小时。“朋友把这家刨冰吹上天了,说不吃等于白来天津,我这忍不住就来了,等会儿吃的时候得好好品品,看看值不值这一路折腾。”

  天津刨冰的魅力,早已飘出津门。打开小红书,一位上海网友的分享获赞无数:“在天津玩了三天,吃了九顿刨冰。小胖老味的‘三杏’料多到冒出来;古香斋的‘四黑’看着普通,酸磨糕香到上头;岳记的芒果绵绵冰堆得像小山......”评论区里,有人留言“我上次想打包带回去,结果在机场没忍住全吃了,为了刨冰,必须再去一次天津。”

  老板:这里是晚饭后“据点”

  西青区凌奥附近一家刨冰店老板告诉记者,入夏后就没冷清过,“从下午两三点到后半夜,只要店门开着,就会有人来。”老板介绍,对住在这附近的人来说,这家刨冰店不只是解暑的地方,更是晚饭后的“据点”,熟人碰面的“社交场”:“来我这吃刨冰的大多是周边居民,偶尔也会有拎着行李箱的游客,前天正好碰到一个,他住在这附近酒店,告诉我还有一个多小时火车就开了,时间非常紧张,催我快点做,他带着出租车上吃。”

  夜色渐深,刨冰店门前依然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份藏在街巷里的甜蜜,是本地人戒不掉的‘瘾’,也是外地人来了就忘不掉的‘味儿’,毕竟,没有什么比一口冰凉酸甜的刨冰更能抚慰夏夜的燥热。”市民王先生说道。

  日产十吨 食用冰供不应求

  入夏以来持续高温,让独具天津特色的刨冰产业也不断升温。很多消费者不禁发问,作为刨冰原料的食用冰究竟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呢?日前,记者对本市一家专门生产食用冰的企业进行了探访。

  记者来到天津绿鑫食品有限公司大院时,远远就看到工人们正在将一袋袋食用冰搬到冷库前的冷藏车内。不远处,另外两辆冷藏车也在等待装货。更换工作服,记者才得以进到生产车间。指着一整套水处理设备,该企业负责人董先生介绍说,与普通的食用冰不同,专门用于刨冰的食用冰对口感有着特殊的要求。这种食用冰既要保证水质的纯净、软化,还要求粉碎后的颗粒均匀,没有大的颗粒。

  作为食用冰来说,最关键的就是水源。为了保证水质的纯净,他们特意选购了由多介质过滤器(砂滤)、活性炭过滤器、软水器、反渗透系统等设备组成的水质净化系统。多介质过滤器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絮状的胶体物质。通过接触过滤方式,使水中大部分悬浮物和胶体截留在多介质滤层中而去除。活性炭过滤器主要去除水中的部分有机物和游离余氯。软水器由于原水中含有钙、镁、铝、硅等离子,会严重影响口感。软水器中滤料为钠型阳离子交换树脂,能将水中的Ca2+、Mg2+等易结垢的离子置换出来,降低硬度。反渗透系统则主要去除水中溶解盐类,同时去除一些有机大分子和前阶段未去除的细小微粒等。由于采用了全自动水净化设备,所以经过净化的水会在封闭状态下进入冷冻池,有效避免水源的二次污染。在经过六个小时左右的高压冰冻过程,一块块食用冰就制作完成了。每个批次生产出来的食用冰还要经过致病菌和菌落总数的检验合格才能出厂,摆上百姓的餐桌。

  董先生还介绍说,他们生产的食用冰每天都在向“美肴冰品”“刨大人”“二斗”“古香斋”“中栗华”等天津知名刨冰品牌供货。前一段时期连续高温,该企业日产十余吨食用冰,依旧供不应求。考虑到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企业已经紧急购进了一套制冰设备。该设备安装调试正式运转后,日产量可以达到25吨左右。文/摄 记者 崔楠 信华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来天津打卡 刨冰是“必吃项”~~~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城事
   第03版:特稿
   第04版:城事
   第05版:城事
   第06版:天下
   第07版:天下
   第08版:社会
   第09版:社会
   第10版:法治
   第11版:文娱
   第12版:服务
   第13版:副刊
   第14版:副刊
   第15版:体育
   第16版:体育
还是这个味儿 就“耐”这一口儿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