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迎来秋分节气

  2025年的秋分时间为9月23日2时,农历八月初二。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自今日起,白昼渐短,黑夜渐长。

  秋分节气中的“分”字,有“平分”和“半”的含义。秋分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几乎等长。过了秋分,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则相反。这种昼夜等长的现象也体现了一种平衡和平分的状态。

  按气候学上的标准,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

  秋分以后,随着太阳位置南移,夜长昼短,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能减少,影响我国北方的冷空气活动加强,气温下降较快。暴雨、大雨出现的机会很小,降水日数却减少得不明显。

  自此,大雁南飞,候鸟迁徙,暑伏远去。山色不浓不淡,水流不疾不徐,空气不冷不热。高远天空,灿烂阳光,自然万物调至阴阳对称,大自然就这样默默呈现出均分之美。

  秋分节气阴阳均衡,此时暑热消退而寒凉未至。依我国二十四节气规定的秋季而言,当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这也是“秋分”名称的由来。不得不说中国文字的优美,秋分二字又暗含了“平分秋色”之义。

  在我国北方有农谚介绍:“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此时正是秋收、秋耕、秋种“三秋”大忙时节,华北地区已开始播种冬麦,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正忙着晚稻的收割,抢晴耕翻土地,准备油菜播种。

  秋分习俗

  秋祭月、送秋牛、放风筝、吃秋菜、喝秋汤……秋分有许多承袭已久的习俗。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今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岭南地区有个习俗,叫作“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也有人称之为“秋碧蒿”。采回的秋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

  另外,秋季风变多,也是放风筝的好时节。

  秋分三候

  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而不再打雷了,呼应半年前春分时节的“雷乃发声”,从鸣响的震惊,回归收声的安静。

  二候“蛰虫坯户”。秋分到了,天气转寒,蛰伏的小虫就开始往虫穴里钻,还会用细沙土把自己的洞口封住以避寒,陪伴我们一路走过春夏的那些鸟类与昆虫,在秋之寒意里,寻找温暖的去处。

  三候“水始涸”。从秋分开始,天气会慢慢变得干燥,降水量逐渐减少,河流湖泊也逐渐变得枯涸。

  节气提醒

  衣着要寒温适宜

  秋分之后,昼夜之间的温差较大,传统上有“春捂秋冻”的说法,“秋冻”就是说天气渐渐凉爽,不要过早地增加衣服。

  多锻炼身体

  早秋时节,秋高气爽,是锻炼身体的大好时机,适当早起,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去散步,吐故纳新。

  进食以温润为宜

  饮食调养方面,可多喝水,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另外,藕、梨和百合等都是除燥养阴的佳品,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整理 赵秋艳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城事
   第03版:城事
   第04版:城事
   第05版:特稿
   第06版:城事
   第07版:城事
   第08版:天下
   第09版:天下
   第10版:天下
   第11版:文化
   第12版:专题
   第13版:社会
   第14版:服务
   第15版:体育
   第16版:体育
   第17版:副刊
   第18版:副刊
   第19版:副刊
   第20版:专刊
   第21版:一周热点
   第22版:专刊
   第23版:专刊
   第24版:小作文
今日迎来秋分节气
开海时节 飞镲激昂 天津的丰收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