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上午,天津市历史学学会艺术史专业委员会、五大道街道办事处、和平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在新华社区学院举办“津沽文化沙龙”活动,天津艺术史学者吕明、王垚带领大家追忆“新中国成立初期天津的红色文艺出版”相关情况。同时,与会学者们也发出倡议,依托天津相关红色遗迹,共同打造天津“红色文艺纪念馆(群)”。
1949年1月15日,天津迎来新生。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天津市军管会文艺处,积极推进新文艺工作,创造了行之有效且很快推广全国新解放城市的“天津模式”。昨天的活动中,吕明、王垚两位学者介绍了相关历史,他们提及,在全国首届文代会上,推广了新文艺工作的天津经验和成果,随后的全国解放城市,都在学习和借鉴天津。
活动中,市文联委员刘恒岳表示,“天津军管会文艺处”(和平区万全道原84号,现70号)在全国率先开展新文艺组织领导建设,以其诸多成功经验和具体实践,成为全国其他省市学习效仿的典范。他提出需要加强相关领域的专题研究同时,也与齐珏、吕明、王垚等学者共同发出倡议:以现存“天津市军管会文艺处办公地旧址”为依托,综合考虑整合天津美术工作队、群众剧社、人民音乐社、知识书店等现存建筑遗迹,将原《天津日报》旧址(陕西路)、天津市文联宿舍旧址(新疆路)、天津市艺术馆旧址(河南路)等建筑遗存,共同打造天津“红色文艺纪念馆(群)”。
学者们展望,该“红色文艺纪念馆(群)”建成后,将全面展现新中国从武装斗争到文化建设的完整革命史展示体系,对于传承城市文脉、繁荣城市文化、增添城市魅力,都有着积极作用。 记者 单炜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