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药物都需要用水送服。服药时,用水看似简单,实则关乎药物吸收和安全性。天津市胸科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陈丽娟提示,不当的用水方式可能导致药效改变,甚至引发不良反应,因此了解服药用水的正确方法尤为重要。
用水量因药而异
需要大量饮水的药物(大于200毫升)包括某些抗菌药(服用后需大量饮水以预防尿路结晶,减少肾损伤),以及解热镇痛药(服用后通过饮水加速代谢物排出,保护肾脏)。另外,服用刺激食道的药物多饮水有利于避免药物滞留而腐蚀食管。
有些药物服用时饮水过多反而会影响疗效或增加副作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饮水会冲淡药效,减缓其发挥作用的速度。对于止咳糖浆类药物,服用后也不宜大量饮水,以免稀释药物浓度,减弱药物对咳嗽的缓解作用。此外,胃黏膜保护剂在服药后1小时内尽量不要饮水,以免冲走保护膜。
水温要适宜
并非所有药物都适宜用热水送服,部分药品遇热后会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进而影响疗效。禁用热水(水温>50℃)的药物主要包括:普通胶囊剂,热水使胶囊外皮极易粘在喉咙或食道里,从而减弱或失去胶囊应有的作用,以凉开水或温水送服胶囊为宜。
另外,有些药物遇热容易影响疗效,这些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含有消化酶类、含有活性菌或维生素类。人们常用的止咳糖浆,如果用热水服用,糖浆黏稠度会降低,不能在咽喉部形成保护膜,进而影响疗效。很多抗菌药物,遇热不稳定,最好不要用热水冲服。
服药的禁忌饮品
茶水、咖啡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与有的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果汁和碳酸饮料含有大量的果酸和碳酸,不仅会与某些药物发生化学反应,还可能刺激胃黏膜,影响药物的吸收。
牛奶中的蛋白质和钙离子可能与某些药物结合,形成不易吸收的复合物,从而降低药效或引起不良反应。
酒精会与多种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特殊禁忌
西柚汁抑制肝药酶,导致药物在体内浓度升高,可能引发不良反应。服用降压药、降脂药、抗心律失常药时若同时饮用西柚汁,会影响药物代谢,增加毒性风险。
含酪胺食物(如奶酪)与某些降压药或抗抑郁药同服时,酪胺会促使体内血压急剧升高,严重时可能引发脑出血或高血压危象。
记者 李文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