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天津人都知道,马场道就是因为通向当年的英国跑马场而得名的。这也是目前唯一保留下来的英租界时期道路名称。这片土地,最早是1886年时,李鸿章赠送给把持天津海关22年之久的德璀琳,建立了赛马场。1925年,在新赛马场之侧修建了英国乡谊俱乐部旧址大楼,距今整整一百年。
大楼是为赛马会的会员们服务的,舞厅、餐厅、地球房、游泳池、高尔夫球场、网球场等设施一应俱全。从诞生开始,就是天津社交的“文艺地标”。天津老照片团队成员唐文权提供的不少老照片,其中标注的称呼是“天津乡艺会”。过去,溥仪带着皇后婉容、淑妃文绣光临这里,还留下打网球的照片;张学良与赵四小姐在这里的弹簧木地板上翩翩起舞。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大家所熟知的干部俱乐部,主要用于接待国内外贵宾所用,也是国家领导人与人民群众联欢、座谈的地方。
整个建筑有气势有风味,尤其是面前是一大片草坪空地,也让这里一度成为天津很多机构、团体拍摄大合影的地方。
天津市第一届曲艺杂技会演大会全体合影、天津市第一届曲艺杂技会演大会全体相声演员合影、天津第一届曲艺观摩会演大会评戏河北梆子合影留念……“1957年时,天津举办了相当轰动的大汇演,当时的演员,以及新成立的各个人民剧团,都在这里留下了人生中重要的合影。”
唐文权提供的老照片中能看到:张寿臣、林红玉、马三立、骆玉笙、常连安、王佩臣、小黑姑娘、六岁红、新翠霞、莲小君、宝珠钻等天津“新文艺工作者”们的身影。
现在,这里依旧能常常看到青年人在此拍摄婚纱照、个人写真,也有摄影爱好者在这里寻找城市一角的四季变幻的风景——历经百年仍然风韵十足,这股文艺打卡风,还将延续。
文/摄 本报记者 单炜炜
拍摄花絮、截图、老照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