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2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阅读上成为杂食动物

  读书和吃东西类似:有的书紧凑扎实,像健康食品,都知道吃了好处多,但读不下去;有的书甜润丰盈,像发泡甜品,读着顺风顺水,但也知道这多少有些虚无,就像吃甜品时知道,吃进嘴里的甜蜜适口,都是打发的奶油。

  人生不能只读一类书,就像不能只吃一口饭似的。

  许多读者大概有这种心思:逼着自己去读人人赞美、自己读来却颇枯燥的经典文本,吃尽苦头,半途而废,还生了内疚感:是我不够坚持。

  然而并非如此。

  大多数经典文本,是岁月时代沉积下来的,而每个时代的书,总是相对符合其所处时代的阅读习惯。21世纪的人读19世纪的书——19世纪没有互联网,电影电视也没铺开,识字的欧洲市民习惯将时间消磨在读报纸连载小说上——自然会习惯不合。就像吃惯21世纪餐饮的人,猛然回到19世纪,大概会吃不惯,但那并不是读者自己的问题。

  人的精神与情绪,自有其高峰与低谷。吃咸了想吃口甜的,吃太温和了又想来点辛辣的,到夜间就想吃点暖洋洋的夜宵——就像一个人白天读托尔斯泰读累了,就会想看看可爱的动物绘本;读了许久的康德,就会想找本悬念迭起的阿加莎·克里斯蒂来读;到了晚间更读不进字了,只想看点欢乐的漫画,然后睡觉。

  允许自己在阅读上成为杂食动物是件好事:饮食是摄入物质食粮,读书是摄入精神食粮,单一容易腻。哪怕读零食似的书,至少也是在读,形成阅读习惯,比读任何单本书都有意义。毕竟人生说短不短说长不长,延续才是真谛。

  最后,读书比饮食的最大好处:无论摄入多少书籍,人都不会胖的。

  张佳玮

  (摘自《青年文摘·彩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城事
   第03版:城事
   第04版:城事
   第05版:城事
   第06版:天下
   第07版:天下
   第08版:天下
   第09版:社会
   第10版:社会
   第11版:社会
   第12版:法治
   第13版:文娱
   第14版:服务
   第15版:体育
   第16版:体育
   第17版:副刊
   第18版:副刊
   第19版:副刊
   第20版:专刊
   第21版:一周热点
   第22版:文摘
   第23版:文摘
   第24版:天津卫
一个人跑高速
收集自己一直被爱的证据
赚钱的本质
在阅读上成为杂食动物
聊天的“马达”
箴 言
99+消息“硬控”谁的人生
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