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父亲的摩托车

李 霞

  每次给父亲打电话,最爱听他用地道的乐陵话说“回老家”——这三个字总让我想起家里那辆嘉陵摩托车。

  小时候,回老家是种习惯。隔段时间不回去,心里就空落落的。父亲那辆嘉陵摩托车在当年可是件稀罕物,造型拉风得很,活脱脱就是从电影里开出来的道具车。

  那辆摩托最显眼的是车头大灯,后面连着个黑皮油箱,油箱口用半个拳头大的灰色亮面螺丝封着。车把左右各一个,还配着三件“宝贝”:一个头盔——我总爱把它扣在脑袋上玩;一副能包住半截胳膊的套袖,天热时拆下,天冷时暖手;还有一对加厚塑料护腿板,那可是御寒挡风的“神器”。

  这辆摩托车在我们家有三个重要的使命。首先是载着父亲往返于县城和乡信用社上班——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这辆拉风的座驾不仅是他的交通工具,更承载着全家的生计希望:父亲骑着它上班挣钱,我们四口人的日子才能有着落。

  其次是赶上父亲心情好时,可以带着我和弟弟去野外兜风。在那个年代,一箱机油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只要我和弟弟撒个娇,就能换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兜风。我们仨挤在摩托车上,迎着风和阳光,憧憬着未来充满希望的生活。

  最后就是载着我们全家四口回坐落在鲁冀交界处的李杏雨村过年。我坐在最前面的油箱上,身后是负责开车的父亲,最后排是紧紧搂着弟弟的母亲。那段归乡路是最快乐的时光。我和弟弟挤在摩托车上,边聊天边看省道上的风景,还会数着省道两旁笔直的白杨树,不知不觉间老家就到了。

  现在想想,这种“超载”的做法是非常不安全的。

  父亲调进城里工作后,那辆摩托车一直静静停在家属楼的楼道里。尽管不少人想出高价买,但父亲总是摇头拒绝。直到亲戚家的姐姐看中了这个“老伙计”,碍于情面,父亲只得任她们开走。那些日子,他总是念叨那辆已经被开走的摩托车。很多年后每每提起,父亲还是久久不能释怀。

  我明白,父亲舍不得的从来不是那辆车,而是它承载着全家人共同的回忆。一辆嘉陵摩托车,既记录了一个时代,也承载了我们一家十几年的喜怒哀乐。如今虽然都开上了私家车,但我依然很怀念家里有摩托车的那段旧时光。

  那辆摩托车简单、美丽,永不生锈。它像一个永恒的坐标,深深定格在我们全家人的记忆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
●牛博士问道~~~
●网络新词语~~~
连载~~~
连载~~~名医解读李东垣脾胃论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特稿
   第05版:特稿
   第06版:城事
   第07版:城事
   第08版:城事
   第09版:天下
   第10版:天下
   第11版:社会
   第12版:社会
   第13版:文娱
   第14版:服务
   第15版:体育
   第16版:体育
   第17版:副刊
   第18版:副刊
   第19版:副刊津沽
   第20版:读者来信
   第22版:文摘
   第23版:文摘
   第24版:家春秋
喝早酒
父亲的摩托车
美和爱
散脑子
总有人间一两风填我十万八千梦
养命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