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的乡村夏夜,是没有手机和网络的。每天吃过晚饭洗完澡后,我和兄弟姐妹们都要去户外纳凉。我们最常去的地方是村口的塘埂上,几个人合力把凉床抬过去,放在敞风口处,接受凉爽晚风的吹拂。
天黑后,洗得干干净净、穿着短袖短裤以及拖鞋的我们,每人拿着一把蒲扇,朝冰冰凉凉的凉床上一躺,好舒服!晚风轻拂,夹带着塘里的水汽,好闻得很。塘埂下的草丛里躲藏着许多虫子,白天默默无声,到了夜晚便会生动活泼起来,唧唧地鸣吟着,好听。
睡在凉床上,仰面朝天,天高眼阔,肉眼可见无边的银河,数不清的星星亮晶晶地布在夜空中,悠远地璀璨着,让人有无限的想象。北斗七星,各种星座,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到了月中,月亮便会在夜空中圆润起来,无比皎洁,并将如水的清辉洒到地面上。树木、老屋、池塘、村道,都在黑暗中显出了轮廓,月光明亮地流泻下来,勾画出一幅乡村夜晚静谧图。
略有遗憾的是,凉床宽度有限,最多只能睡下一个大人与两个小孩。我家只有一张凉床,不够大家睡。于是争抢凉床,便成了我们兄弟姐妹每天晚上都要做的事。谁抢到就朝上一躺,手脚打开,占住床面;未抢到的,只能不满地坐在床边,时不时挑衅一下睡在床上的人。
父亲每晚出来纳凉,都会自带板凳或靠椅,然后在塘埂上坐下,自有一片天地。他是稳重深沉的大人,不愿意和孩子们搅在一起,宁愿独自坐到一旁。只有在我们太过于吵闹时,他才会发声制止,让我们安静。他白日忙碌不已,只有在夜晚纳凉时才能放松地休息,养养精气神,确实怕吵。有时,父亲会拿来用井水浸泡过的西瓜或香瓜,切开分给我们吃,凉甜到心底。
母亲总是最后一个出来纳凉的人,她要洗锅刷碗、喂猪赶鸭、抹床放帐,干完所有的家务事后才能来纳凉。她是最受我们欢迎的人,因为她一来就会给我们摇蒲扇,帮我们赶蚊子,还会给我们讲故事和乡村往事。我们常在她的娓娓道来中以及温柔的蒲扇风下进入夏夜的梦乡,连什么时候被抱回到家中床上都不知道。
现在想来,儿时夏夜的纳凉很单纯简单,一家人在一起聊聊天、说说话,既不觉得时间漫长,也不觉得黑夜无聊,更不觉得酷暑难耐,只觉得开心、快乐、好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