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热·爱 烈日下的坚守者
走近蓟运河治理一线 看建设者如何用汗水筑牢安全堤坝

18.5公里堤防上的高温“烤”验

  检查波形护栏立柱安装质量

  七月骄阳似火,连续多日的高温让户外仿佛变成了“蒸笼”。在蓟州区下仓镇干八里村旁的蓟运河治理工程(蓟州区段)施工现场,中建六局水利水电公司建设者正顶着烈日紧张作业。

  作为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灾后恢复重建的核心项目,这里的每一寸堤防、每一处设施都承载着周边群众对安全的期盼。从清晨到日暮,他们用汗水浇灌工程进度,在高温“烤”验中书写着坚守与担当。

  清晨5点半到岗 “越是热天,越得早点动工”

  清晨5点半,天刚蒙蒙亮,蓟州区下仓镇干八里村委会的小院里已经响起了脚步声。项目经理项伟推开项目部的门,揉了揉眼睛——这个由村委会办公室改造的临时办公点,墙上挂满了工程图纸,桌上的保温杯里还剩着昨晚的凉白开。

  “越是热天,越得早点动工。”项伟边穿工装边念叨。6点整,他已经站在了18.5公里长的左堤工地上,开启每日的巡视工作。他沿着堤顶仔细查看,一段路走下来,安全帽下的头发很快就被汗水湿透,贴在额头上。

  项伟沿着河岸新修的道路俯身检查波形护栏,手摸护栏螺栓,目光审视着每一处细节,“这批新到的构件,得把好安装关”。他走走停停,时而蹲下查看路肩基础,时而抬手示意工人调整材料堆放位置。

  在巡视过程中,项伟重点关注施工人员的操作规范以及现场的安全隐患。他会检查各类施工设备的运行状况,听听机器运转的声音是否正常,摸摸设备外壳,感受温度是否过高。

  项伟在一处施工材料堆放区停下脚步,查看钢筋、水泥等材料的存放情况。“钢筋要垫高存放,避免受潮生锈;水泥得注意防雨,要是结块了,工程质量就没法保证了。”他一边检查,一边跟旁边的施工人员叮嘱道。

  下午4点施工 卡尺测量确保规范 一天得喝8升水

  中午12点,堤顶的风都是热的。项伟结束了上午的巡视,带着工人往项目部走,每个人的工装都能拧出水来。路过临时搭建的休息棚,他顺手拿起桌上的大水壶,咕咚咕咚灌了半壶。“这水壶2升容量,我一天得喝4壶,还不算中间喝的绿豆汤。”他抹了抹嘴,“但基本不上厕所,汗都排完了。”

  “项经理,下午的混凝土路肩施工安排好了,工人都到位了。”下午1点半,施工队长的电话打了过来。项伟刚从午休的折叠床上爬起来,他走到窗边看了看,外面的太阳晃得人睁不开眼。“让大家再准备准备,4点待气温降下来准时开工。”项伟对着电话说。挂了电话,他边往工具箱里塞测温仪和卷尺,边解释道:“下午要进行混凝土路肩施工,混凝土在高温下初凝速度加快,得等温度稍微降点,才能保证施工质量。”

  下午4点,此时地表温度虽有所下降,但阳光依旧刺眼。项伟介绍道:“混凝土路肩施工得先把场地平整好,这是基础。场地不平整,后续工作都白搭。”在测量放样区域,工作人员正用仪器精确放出路肩边缘线。项伟在一旁看着,不时提醒:“测量一定要精准,数据关乎路肩成型效果,不能有丝毫偏差。”

  模板安装区域,工人们正将钢板材料制成的模板拼装成整体。项伟上前仔细检查,汗水顺着下巴滴下,他说道:“模板拼接特别重要,相邻板面拼缝要严丝合缝,接头处加设卡子防漏浆,再用钢丝把模板和钢管绑扎牢固,保证模板的整体性和精确度。”混凝土罐运输车抵达,开始卸料,项伟紧盯坍落度检测。随后,他蹲在刚浇筑的路肩旁,手指顺着模板缝轻划,“这里拼接得再严些,不然混凝土养护阶段容易开裂”,他的目光始终紧锁施工细节,不放过任何一处可能影响质量的地方。

  稍作休息,项伟又来到波形护栏施工区域,查看刚运来的材料,拿起一根立柱,仔细观察镀锌层是否均匀,用卡尺测量立柱的管径是否符合标准。项伟介绍:“得精准确定立柱的位置,这关系到后续安装的准确性和整体防护效果。”

  随后,项伟走到已安装好部分立柱的地方,和工人合力扶住立柱,眼睛紧盯仪器屏幕,“垂直度一定要保证,关乎后期防撞效果”,额角的汗珠滴在新铺的基座上,烈日晒得立柱发烫,他戴着手套仍能感受到热度,却笑着说:“这护栏禁得住高温烤,咱们安装更得禁得住。”

  晚上9点收工 记录考勤表 安排转天工作

  傍晚6点,太阳开始西斜,可温度却没怎么降。项伟站在堤顶说道:“等混凝土终凝后8到10小时就能拆模,需要注意别损坏边角及让模具变形,之后就进入养护阶段,这对路肩强度的稳定很关键。”

  天色渐渐暗下来,项伟回到项目部,坐在桌前对着图纸核对当日进度。桌上的风扇嗡嗡地转着,吹出来的风还是热的,他拿起笔在本子上做着记录。“项经理,吃晚饭了。”食堂师傅喊了一声。项伟放下笔,揉了揉发酸的肩膀。“再等会儿,把明天的材料清单理出来。”他头也不抬地说。

  晚上总结会上,安全员汇报完工作,项伟在本子上记下:“让食堂多备些饮用水。”他翻着考勤表,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工人的出勤情况。休息棚里,墙角堆着几箱矿泉水。“这棚子是专门搭的,能稍微挡挡太阳。”项伟指了指棚顶,“工人忙完一阵,过来歇口气,才能接着干。”

  晚上9点,项伟终于忙完了一天的工作。他走出项目部,沿着堤坝慢慢走。远处的蓟运河静静流淌,偶尔有带着点凉意的风吹过。“等这工程完工,汛期再来,老百姓就能睡安稳觉了。”他自言自语道,声音里满是疲惫,却又透着坚定。

  回到宿舍,他脱下工装,洗漱完毕后躺在床上,拿起手机,给妻子发了条微信:“今天顺利,别担心。”很快,妻子回复:“你也少熬夜,多喝水。”

  多项防暑降温措施

  实行“早出晚归”工作制

  为保障高温天气下施工安全,蓟运河治理工程项目部采取了多项防暑措施:调整作业时间,避开高温时段,实行“早出晚归”工作制;搭建遮阳休息棚,配备喷雾降温装置、冰镇饮用水、绿豆汤等;每日发放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防暑药品,开工前测量工人体温;定期检查工人身体状况,发现中暑前兆立即停工休息;为工人配备了透气工装、防晒帽、冰袖等防护用品,减少紫外线伤害。

  记者手记

  烈日下的坚守,从来不是一句空话。看着中建六局水利水电公司的建设者们在高温里俯身作业,汗湿的工装紧贴后背,才真正明白“筑牢堤坝”四个字的分量。那些被汗水浸透又晒干的痕迹,是责任刻下的印记;那些避开正午烈日的调整,是对生命的敬畏。他们或许平凡,却用最实在的付出,托举起一方百姓的安心。这份在热浪里熬煮出的坚韧,比任何堤坝都更让人踏实。

  文/摄 记者 穆德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热·爱 烈日下的坚守者
走近蓟运河治理一线 看建设者如何用汗水筑牢安全堤坝~~~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城事
   第03版:城事
   第04版:城事
   第05版:城事
   第06版:城事
   第07版:城事
   第08版:城事
   第09版:天下
   第10版:社会
   第11版:文娱
   第12版:服务
   第13版:副刊
   第14版:副刊
   第15版:体育
   第16版:体育
18.5公里堤防上的高温“烤”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