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底,天津市邀约来自北京、沈阳、哈尔滨的筱俊亭、花淑兰、花月仙、赵丽蓉、郭砚芳、刘小楼等全国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举办“振兴评剧联合演出”。安排剧目时,55岁的小花玉兰爆了一个“冷门”,选了还是自己二十来岁时演过的《断桥》。对此,许多名家感到意外,戏班儿讲究“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这种全国名家大比拼式的联袂演出,不拿(唱)熟戏,为什么要挑一出儿三十多年未演且“唱做念打”并重、身段繁难的生戏呢?小花玉兰却说:“振兴评剧关键是要多出戏,不能翻来覆去总是我那几出《吕布与貂蝉》《牛郎织女》《拜月记》,应当让评剧舞台有个新面貌!”为了排好这出戏,她亲自跑剧本、到电台去找京剧名家杜近芳的录音学习借鉴,还带着扮演许仙和小青的演员登门拜访擅演此剧、有着“豫剧大王”美誉的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陈素贞,请她给予指导、排戏。经过一番努力,《断桥》很快就赶排出来了,小花玉兰发挥自己武功扎实,演唱甜润、委婉的特点,将这折戏表演得情真意切、细腻感人,深受好评。后来,小花玉兰时常公演这折戏,至今这一场的录音还在网上热播,广为流传。
2011年10月23日晚,庆贺小花玉兰从艺70周年演唱会在津隆重举行,当晚演出精彩纷呈,现场火爆,待到78岁高龄的小花玉兰登上舞台时,更是把气氛推向了高潮。舞台上的小花玉兰身姿挺拔,典雅大方,神完气足,半个多小时连唱七个代表剧目唱段,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戏迷过足了戏瘾。可有谁知道,在操办这次活动前的数月,小花玉兰相继失去了爱女和老伴儿,这位将近耄耋之年的老太太,是忍受着怎样的思女、思夫之痛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和排练中呢?演出当日,从上午九点走台开始,老太太一直排练到中午十二点多,下午五点又进后台准备晚上的演出,唱到深夜,这忙乱的一天内,她只吃了一个煮鸡蛋。小花玉兰把神采奕奕的一面,都留给了热爱她的观众。
还有个小插曲,因为在准备这次大型活动过程中,小花玉兰经常要打电话联络京、津名家,琴师有时也要来家里和她练唱腔,多年为她家做饭的保姆这才知道她是享誉全国的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怎么回事儿呢?原来,小花玉兰在平时从不以名人自居。保姆也曾问她退休前是做什么工作的,她说自己是十六中教师。对此,小花玉兰说:“在舞台上时,就认真唱好戏,为人民服好务;退休在家了,就是老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