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沽原属天津县,教育发达,读书人相对较多。20世纪30年代,随着市县重新划界,大直沽划入市区,并在此创建图书馆。据1937年2月21日《新天津》载:“新市区大直沽第二图书馆,于昨(20日)上午举行开幕礼,市教局并派员参加。下午起始阅览,当地村民、男女学生往观者甚多云。”这是大直沽设立图书馆最早记载。1938年5月,在大直沽设立第九民教馆,馆内有图书馆。由于读者较多,为便于相互交流,还组织了馆友同益会。1942年,大直沽民教馆还举办一次名人幻灯演讲会,在当时还是一件新鲜事。
1945年抗战胜利后,第九民教馆改名为“第五社教区民众教育馆”。据方志记载,当时有2名工作人员,藏书500册,报纸4种,期刊5种。
新中国成立后,大直沽民教图书馆改名为“五区文化馆图书室”。1952年10月,原四、五两区合并为四区,两区文化馆相应合并。1956年,原五区文化馆图书室迁到六纬路141号(即后来的河东区文化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