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纯手工制作绒花,是制作者技艺、审美等综合因素的集中展现。
把铜丝剪成需要的尺寸,用火烧后成为退火铜丝——铜丝为骨;蚕丝染成各种需要的颜色——染色为衣;染色蚕丝绷丝再阴干,然后再绷丝——蚕丝为肉;染好色的蚕丝剪开,固定在架子上开始梳绒,也就是把蚕丝梳顺夹住固定好,两手一起往相反的方向捻,把铜丝上到固定好的绒上,密度根据需要而定。然后取下剪断,左右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捻,这就形成了一根根绒条,成条后,用搓板攒,修建成想要的样子——这是准备工作的拴拍子、剪拍子。
根据不同造型,绒条弯曲成各种形状,攒成花瓣、葫芦、蝙蝠、寿桃、聚宝盆……最后一一“组装”,点缀亮片、亮珠、金钱等,也就形成了各种传统造型的红绒花。根据生肖点缀的“金蛇”聚宝盆,就是今年的最新创意。静花缘绒花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果兆静介绍,近年来,传统文化正在复兴,今年又是第一个非遗春节,作为传统手工技艺的在传承中,需要更多契合的元素,从“守正”迈向“创新”与“发展”。
在果兆静的直播间,她是一边做着绒花一边销售绒花,一边讲述着绒花历史和自己的经历,“得想着怎么做得好看、怎么戴着好看,这么戴有什么寓意。一朵纯手工制作绒花,是制作者技艺、审美等综合因素的集中展现。”
传统非遗技艺,散发出青春气息,“下一代”传承,让人欣喜。果兆静说,自己的儿子和妹妹的孩子都开始有模有样地制作绒花,“孩子们从兴趣开始,由简入繁,逐步了解和学习更多的制作技艺。”在天津大学、天津美术学院,果兆静受邀进行的一系列讲座,也在很多年轻学子心中,种下了“绒花种子”,很多人向她请教制作技法,甚至到果兆静的工作室进行研学、调研,“在信息时代,希望他们能带给绒花制作传承更多的新想法。”
文/单炜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