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准备的野菜种类很多,还写明了“燕子不来香且嫩”,很多人便把“燕子不来”当成野菜的名字。实际上,这野菜叫“燕子不来香”。
“燕子不来香”这个名字真古怪。明代的《野菜谱》里介绍“燕子不来香”时写道:“早春采,可熟食。燕来时则腥臭不堪食,故名。”意思是说,“燕子不来香”在早春采摘,燕子一来,它的味就变腥了,难以下肚。所以得了个“燕子不来香”的名号。
这说明,这种野菜的食用周期非常短暂,想吃得赶早。燕子一般在农历二三月北归,它变味自然不是因为燕子来了,而是因为过季了。
不过,由于古籍记载中对于“燕子不来香”的描述很少,以至于现代人也很难确切地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野菜。
有人认为,“燕子不来香”是扫帚荠,盖因《野菜谱》图文并茂,在“燕子不来香”这一条目中,所配的插图与扫帚荠颇为相似:一簇簇的伏地而生,枝多而叶细。扫帚荠并非一种荠菜,只是这种植物清嫩之时,其嫩叶苗也可当做野菜食用,而且味道甘美可口,可与新鲜荠菜相媲美,便被冠以“荠”字。可这扫帚荠的食用周期也很短暂,一旦过了时候,只适合采集其茎秆用来制作扫帚。
明代的《茹草编》,里面有一首咏叹“燕子不来香”的诗词:“新蒲正短,旧垒犹空。绣箔朱帘面面风,粘天芳草碧玉茸茸,趁呢喃声杳,晓摘芳丛。”蒲草刚发芽,燕子的旧巢还空着,绿油油的野菜茂密生长,趁燕子还没来,到芳草丛中采摘,这些描述和扫帚荠的特点有相似之处。
质疑的人则认为:《西游记》里的樵夫准备的野菜中,有一种叫做“操帚荠”的野菜,从名字来看,“操帚荠”有可能就是扫帚荠。如果是这样,樵夫准备了“燕子不来香”,何必要再准备一道“操帚荠”呢?
我们不妨去猜想一下,“燕子不来香”也许与扫帚荠长得特别像。不过由于其食用周期短,而且味道和其他野菜比起来确实不算惊艳,吃它的人渐渐少了,以至于后人逐渐忘却了这种野菜。但也有另外一种可能,这种野菜咱们现在还吃,只不过已经不叫“燕子不来香”了。
古代的文人墨客,鲜有吟咏“燕子不来香”的,唯有《野菜谱》里提到燕子时写道:“燕子不来香,燕子来时便不香。我愿今年燕不来,常与吾民充糇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