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天母亲节 我们随机投放了一份调查问卷

你有多久没说“妈妈好”了?

  “他最想对我说的,一定是不停喊‘妈妈’。”

  今日母亲节。此前本报发出一个主题为“你有多久没说‘妈妈好’了”的调查问卷。一位年轻妈妈却代自己9个月大的宝宝填写,她也告诉记者,那第一次张口叫“妈妈”的声音,就是天底下最动听的、也是妈妈最愿意听到的声音。

  那么,您,最想对妈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这是本次两项随机调查中的一项。

  从收回的50份有效答卷中,脱口而出的“我爱您”,基本有7份,约占据调查的14%。其余排行靠前的,是希望妈妈“健康”“快乐”,这在30-45岁的答卷人群中占据主要部分。尤其可见,作为打拼事业的子女,对于母亲身体状况与生活质量的关注依旧成为重点,也是在这类人群中,约有三成提出一些具体建议,比如“旅游”“化妆”“听歌”“跳舞”……以一种放松的心态去享受退休生活,这也真实反映出“90后”“80后”对于生活的态度,甚至对自己未来生活的理想状态的希望。

  理解与沟通,是青少年的答卷中的主题。在8份18岁以下少年的答卷中,有的“希望”妈妈理解自己,以及“不希望”妈妈太过于干涉人生的表达。但令人可喜的,认为“和父母住在一起,每天在爱与矛盾中”的少年,也在字里行间表示,理解长辈的所作所为。

  如何相处,变得更具象一些,就是本次调查的另一个问题:“与妈妈相处的方式(陪伴、拥抱、发微信、打电话还是什么)以及频率”。

  有9份是与妈妈生活在一起的,17份是同城而居,基本能做到一周见一次;分隔两城的问卷有4份,基本也能做到每周都有各种方式的通讯交流;有16人,是每天都有联系;超过一成的人群,还会随时分享短视频内容或生活琐事。

  也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离别,在13份问卷中,可见“随时随刻”的想念表达。一份生母久别、赡养岳母的回答中,先向生母道一声“妈妈,儿很好”,再问岳母一句“妈妈,咱们下一站去哪玩”,令人动容。这一份答卷中,姑爷的“反哺”行为,是对和谐家庭生活的反映,每一个稀松平常的日子,其实都因为“母亲”这一身份的存在,成为岁月里最让人安宁的温柔。

  50份的调查问卷,或许不能反映全貌,但依旧传达着暖心表达——母亲节是一个具体的日子,而母爱,却是岁岁年年。

  记者 单炜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今天母亲节 我们随机投放了一份调查问卷~~~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城事
   第03版:城事
   第04版:城事
   第05版:城事
   第06版:天下
   第07版:天下
   第08版:特别策划
   第10版:服务
   第11版:一周评谈
   第12版:文娱
   第13版:副刊
   第14版:副刊
   第15版:体育
   第16版:体育
妈妈的碎碎念 温暖了岁岁年年
你有多久没说“妈妈好”了?
小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