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乡下,常看到大人们用鞭子抽打枣树,也不明白为什么,等稍大一点儿,我才懵懵懂懂地知道,是为了让枣树结更多的枣。但实在不明白,打枣树只会把枣树伤害了,怎么可能结更多枣呢?
后来才知道,民间有“三月三打枣树”的说法。每年春天,用鞭子使劲抽打枣树,让枣树皮受些伤,甚至有的人还用刀斧环剥树皮或切断部分根系,目的是减缓或抑制树冠吸收过多营养,而影响到枣树结果。这让我想到《明史》里记载的一个类似“打枣树”的桥段。
少年张居正聪颖过人,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嘉靖十六年,张居正参加乡试,以他的才华,“中举”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时任湖广巡抚的顾璘却做出一个决定:不让他中举。“江陵才子”落榜,对张居正的打击可想而知。三年后张居正再次参加乡试,顺利中举。顾璘对张居正说:“三年前你本来就可以中举,因为我的原因,耽误了你三年。我希望你树立远大的抱负,做伊尹、颜渊,不要只做一个少年成名的举人。”张居正得知实情后,感动不已,深深理解顾璘的苦心。
磨掉他的锋芒,销蚀他的锐气,阻挠他的顺境,对少年张居正而言,这是弥足珍贵的一课。因为过于顺风顺水,对年轻人来说,不见得是好事。孟子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人为地设置一些障碍和一些挫折,反而会激发其上进的斗志,顾璘故意给张居正“使绊子”,何尝不是“打枣树”的翻版?张居正最终成就了一代名相,无疑是最好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