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命运的机缘

——第十届徐迟报告文学奖获奖感言
汪兆骞

  

  祝贺第十届徐迟报告文学奖颁奖大会隆重召开。感谢报告文学学会在徐迟先生故里——美丽的湖州将终身成就奖颁发给我。荣幸之至,又十分惭愧。

  说起来,我能获得这个奖项,首先应感谢徐迟先生。上世纪70年代末,徐迟先生的报告文学经典《哥德巴赫猜想》,由我任职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让我有机会与先生邂逅。后因工作向先生索稿,便几次赴武汉拜访先生,我被先生纯粹独特的文化人格和诗人、哲人的气质吸引,敬重他渊博的学识、丰满而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特别是被先生极富生命感和美学价值的诗性报告文学作品折服。这一切让我最终选择了报告文学,成为一生创作的文学样式。

  岁月悠悠,四十多年过去,今天获得以先生命名的奖项,是命运的机缘,也是我对徐迟先生的最好的祭奠和告慰。

  我还要感谢对报告文学作出杰出贡献的何建明老弟。我的第一部传记文学《民国清流》甫一面市,便得到建明的首肯,并给予很高的评价,给了我继续写下去的信心,十年内写了20部传记文学。

  我是职业编辑,编辑过许多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的作品,像在场的赵瑜的《强国梦》、徐建的《大国长剑》,他们的风格各异的作品,给我后来的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营养。我还要感谢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的前社长臧永清。他力排众议,勇敢果毅地出版了别的出版社难以出版的《民国清流》,此书成为我的作品的奠基石。知恩图报,后来我的十几本书都交由现代社出版。我还要感谢现代社,我的15部书的责任编辑张霆、姚冬霞和策划傅兴文。有了他们的通力合作,《民国清流》出版后一年多便重印了12版,《李叔同传》印了9版。作家与编辑是出版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同心协力会孵化出好的作品。

  最后,我愿与台下的精英作家一道,共同为讲好“中国故事”而共同努力。生命不息,写作不止。给大家鞠躬,算是我们的约定。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评《楚辞类稿》的简素风格
~~~——第十届徐迟报告文学奖获奖感言
~~~
~~~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城事
   第03版:城事
   第04版:城事
   第05版:城事
   第06版:天下
   第07版:天下
   第08版:天下
   第09版:社会
   第10版:社会
   第11版:社会
   第12版:法治
   第13版:文娱
   第14版:服务
   第15版:体育
   第16版:体育
   第17版:副刊
   第18版:副刊
   第19版:副刊
   第20版:专刊
   第21版:一周热点
   第22版:文摘
   第23版:文摘
   第24版:天津卫
姓氏地名故事多
贵精不贵多
命运的机缘
微书评
春色江南
从格律来分别诗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