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2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服药不当也会导致帕金森

  “我以为自己得了绝症,连水杯都拿不稳。”因一直有头晕、头痛的毛病,72岁的胡女士长期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近1年来出现双手颤抖、肌肉僵硬、动作迟缓等症状,被确诊为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元凶”竟是每日服用的头痛药。

  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由长期或大剂量使用特定药物引发,常表现为动作迟缓、肌肉僵硬、步态不稳等典型症状,但与原发性帕金森病存在关键差异。一是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双侧对称性起病较多见,而非单侧起始;二是震颤较少见,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静止性震颤发生率低于原发性患者;三是较少出现非运动症状,如嗅觉减退、梦动症、便秘等非运动症状在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中较少见。

  六类药物可能暗藏风险:精神类药品,如氯丙嗪、碳酸锂、舒必利、奋乃静、奥氮平、利培酮等;含利血平的降压药;止吐药,如胃复安(甲氧氯普胺);头痛药,如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如盐酸曲美他嗪片;治疗癫痫的药物,如丙戊酸等。这些药物本身有明确的治疗作用,但部分患者因体质敏感或用药时间过长,可能触发帕金森样症状。

  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及运动障碍亚专科副主任医师张忠文提示,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在停药后数周至数月症状可逐渐缓解,但若未及时识别,长期用药可能导致不可逆损伤。尤其是老年女性、有帕金森家族史或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风险的人群更需警惕。  (资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城事
   第04版:城事
   第05版:城事
   第06版:城事
   第07版:城事
   第08版:特别策划
   第10版:社会
   第11版:特稿
   第12版:天下
   第13版:文化
   第14版:服务
   第15版:体育
   第16版:体育
   第17版:副刊
   第18版:副刊
   第19版:副刊津沽
   第20版:读者来信
   第22版:文摘
   第23版:文摘
   第24版:家春秋
老年人肌肉流失可慢慢“长回来”
百岁老人每天自己做饭
服药不当也会导致帕金森
“痛就打针”是痛风治疗误区
尿常规就可筛查早期肾病
菌群移植治疗成救命“特种部队”
脑脓肿或与拔牙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