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2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五步曲

王雨璇

  平日里,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校门口,家长一边叮嘱孩子“上课认真听讲”,一边帮孩子整理歪斜的衣领;教室里,学生面对杂乱无章的课桌,翻找半天也找不到所需文具。这些看似微小的问题,实则折射出孩子自理能力薄弱的现状。缺乏自理能力的孩子,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往往表现出焦虑、无助。长此以往,会导致他们形成依赖型人格,缺乏自信和责任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也将面临诸多挑战。对此,家长可实行“生活技能自主化”方案。

  一、工具赋能,分类收纳打基础

  对低年级孩子来说,如果课本、练习册、作业本统统放进书包里,在寻找到某一物品时,往往会耗费很长时间。家长可以为孩子配置分层收纳工具,如学科分类文件袋:上层装作业纸、默写纸;下层装课本、练习册、练习本等。这样孩子在寻找物品时,会更加方便快捷。

  二、清单管理,每日检查养习惯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睡前书包检查清单”,按照课程表依次核对次日所需物品。检查完一项,就在其内容后面画“√”,慢慢地,孩子就可以独立完成这项检查了。

  三、游戏激励,积分打卡增动力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可以开展“打卡挑战得积分”活动,将穿衣、洗漱、整理床铺等日常行为转化为积分任务。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积分规则和奖励机制。比如,每天按时完成洗漱、穿衣可获得2个积分,整理好床铺再得1个积分,累计一定积分后可兑换孩子心仪的礼物,如一本漫画书、一个新文具等。这种游戏化的方式能极大地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从而更愿意坚持下去。

  四、家务渗透,劳动实践练技能

  做家务是孩子提高自理能力的黄金契机,能让孩子在实践中逐步掌握生活的主动权。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安排合适的家务任务,如扫地拖地、摆放餐具、帮助做饭等。家长可以通过生动的生活场景向孩子传递劳动智慧,如整理书桌时,边示范分类收纳边讲解“按学科归类能更快找到书本”;择菜时,告诉孩子“黄叶要摘除才更卫生”。这些看似琐碎的家务,实则是孩子感知责任、建立自信的桥梁。

  五、适度放手,错误体验促反思​

  家长要适度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成长。当孩子忘带东西、穿错衣服时,家长不要急于补救,而是让孩子适当承担后果。比如,孩子忘带课本,就让他与同学沟通,协商共用,体会不便;穿错衣服,可以让他穿着不合适的衣服度过一天,感受不适。通过这些真实的体验,孩子能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从而主动提升自理能力。​

  暑假是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好时机。家长可以尝试用科学的方法,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和实践机会,孩子完全有能力实现从依赖到独立的转变。​

  (作者系河东区缘诚小学教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暑假怎么过,谁来当“策划”?建议家长尝试适度放手——~~~
把握核心概念 开展议题研学~~~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城事
   第04版:城事
   第05版:城事
   第06版:城事
   第07版:天下
   第08版:天下
   第09版:天下
   第10版:问政
   第11版:社会
   第12版:法治
   第13版:文化
   第14版:服务
   第15版:体育
   第16版:体育
   第17版:副刊
   第18版:副刊
   第19版:副刊津沽
   第20版:副刊讲述
   第21版:副刊
   第22版:文摘
   第23版:文摘
   第24版:教育
尊重孩子需求 培养规划能力
高一政治学习策略指导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五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