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散曲中,有个曲牌叫《喜春来》。许多曲家将曲牌变成题材,写飞雪迎春的奇瑰风光和喜气洋洋。
元好问生活于金、元交替之际,早年做过县令、编修之类小官,金国亡后,隐居不仕。他在诗、词、曲、文、史等领域,皆有不俗的表现。在《中吕·喜春来·春宴》中,他描写早春的景色及迎春的欢喜:“梅残玉靥香犹在,柳破金梢眼未开。东风和气满楼台,桃杏拆,宜唱喜春来。”
白梅花如美人的玉面,虽凋残犹有余香,嫩黄的柳芽初出,如美人的秀目未睁开。桃花杏花争相怒放,最宜把酒高唱一曲《喜春来》。
写早春自然离不开将残的梅花、初绿的杨柳、浓墨重彩的桃花杏花、露出新芽的野草。曲家张养浩的《中吕·喜春来·探春》写道:“梅花已有飘零意,杨柳将垂袅娜枝,桃杏仿佛露胭脂。残照底(注:夕阳斜照),青出的草芽齐。”
即使是暮春,大自然仍会呈现其动人心魄处。曲家胡祗遹的《中吕·喜春来·春景(三首之二)》:“残花酝釀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此曲写蜜蜂忙着用暮春还未凋谢的花儿酿蜜,燕子在细雨中含湿泥修补窝巢,人因春困睡个长觉,直到早晨的莺声才被唤醒。
这个曲牌,曲家不仅只写迎春、赞春,加上副标题,也用来写别的题材。出自山西河曲的白朴,有《中吕·喜春来·题情》:“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奶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忺。”“俭”者,即稀少之意;“奶娘”,指亲生母亲;“拘钳”,为管束钳制;“情忺”指情投意合。通篇以一个待字闺中的女子口气,表述她不畏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爱情自由的选择,亲娘越是严加“拘钳”和“间阻”,她越是要与心上人去喜结连理。
曲家李德载,则有写市井生活的《中吕·喜春来·赠茶肆》,形同一条赞誉茶馆有好茶、好水、好名声的广告语:“金芽嫩采枝头露,雪乳香浮塞上酥。我家奇品世间无,君听取,身价彻皇都。”
曲牌可直接作为题目,也可加上副标题,或可加上小序,让读者一看就知道作者写的是与曲牌无关的另外内容,这是承袭了宋词的遗风。胡云翼在为《宋词一百首》所作“前言”中说:“早期的词调(词牌)本有些兼用作题目,像《渔歌子》写的渔民生活,《忆江南》写的怀念江南,但多数词人都不把词调(词牌)作为题目,仅仅把它当做词谱看待。到了宋朝,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