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星期文库 书里书外话陆游之二

陆游入蜀

晏建怀

  宋乾道五年(1169),赋闲多年的陆游被起用为夔州(今重庆奉节)通判,外放西蜀。转年五月,陆游由山阴启程,经镇江、当涂、江州、武昌、荆州、巴东入瞿塘,于十月下旬至夔州任所。陆游入蜀,大抵是他请求的结果,他行前投副相梁克家诗中即有“但忧死无闻,功不挂青史”之句。这是陆游表的决心,他的仕途,始终伴随着他的梦想。

  在夔州,陆游作《夜登白帝城楼怀少陵先生》诗中云:“拾遗白发有谁怜?零落歌诗遍两川。”陆游写诗,多师法白居易和杜甫,在风格和题材上受杜甫影响尤深,他不单对杜甫怀念、景仰,还有效法的意味蕴含其中,他或许希望成为当代的杜甫。

  夔州任满,陆游被四川宣抚使王炎辟为幕僚,以左承议郎权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乾道八年(1172)春,到达宣抚司驻地南郑县(今陕西汉中)。南郑“前控三秦,后据两蜀”,当时是宋、金对峙剑拔弩张的前线,陆游总算最接近了自己的梦想,因而跃跃欲试。

  相对于临安的苟且和冷漠,南郑的天空是明朗的,空气是清新的,平川沃野,麦垄青青。北方人民犒劳王师、传递情报、盼望北伐的热情如暖流激荡,陆游踔厉风发,案牍之余,遍历中梁山、诸葛祠、韩信拜将坛,处处留下他的身影。宋、金最前线的仙人原、大散关,留下了他深入战区、打探敌情的足迹。他多次向王炎献计献策,其《平戎策》建议:“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动员王炎厉兵秣马,择机出击。奈何王炎有心,朝廷无意,当年十月,朝廷召还王炎,遣散了幕府,陆游转任成都安抚司参议官。王炎召还,自己从前线退至后方,陆游如同在理想的梦境里游历了一番,转瞬又回到了原点,不禁感叹:“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前又一秋。”

  陆游自乾道六年入蜀,除南郑、成都外,还在嘉州、荣州等地任过职,前后九年余。其间,陆游创作了一部日记体散文集《入蜀记》,诗歌九百余首,即是他效法杜甫,“零落歌诗遍两川”的印证。漫长岁月里,陆游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王师北伐,建功沙场,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篇,如嘉州任上所作《金错刀行》:“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千年史策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浩然之气扑面而来。

  然而,“和戎”仍是南宋当局的主导,不会因为几个人、几句诗而改变,陆游一腔热血,付诸东流,故在词中发出“许国虽坚,朝天无路”的悲叹。即便如此,陆游北伐的呼号也从未停止。文人既无威权,更无兵将,文章就是他的威权,诗歌就是他的兵将,平生只有两行泪,半为江山半文章。

  朝廷对付异己的办法很多,罢官与放逐是屡试不爽的杀手锏。淳熙三年(1176)夏,陆游因御史弹劾被罢,罪名是“燕饮颓放”。面对是非颠倒,陆游委屈愤怒,从此取“燕饮颓放”意,自号“放翁”,以示反抗。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小说中的衣食住行~~~
~~~
●雅舍谈艺~~~
~~~
星期文库 书里书外话陆游之二~~~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城事
   第04版:城事
   第05版:城事
   第06版:城事
   第07版:城事
   第08版:城事
   第09版:天下
   第10版:天下
   第11版:社会
   第12版:法治
   第13版:文娱
   第14版:服务
   第15版:体育
   第16版:体育
   第17版:副刊
   第18版:副刊
   第19版:副刊
   第20版:专刊
   第21版:一周热点
   第22版:专刊
   第23版:专刊
   第24版:小作文
人性深处的荒诞与癫狂
约法三章
江湖岁月
高粱熟了
陆游入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