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爱好广泛,且对生命体悟深湛。他的文章中,也有养生方面的。古代那些服食丹石之类不谈,与今天相通的内容倒可以举例来说说。
《东坡志林》中有一篇《记三养》,只有数十字,“东坡居士自今以往,不过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馔则三之,可损不可增。有召我者,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元符三年八月。”“爵”这里可理解为酒杯。他说自己今后一餐中只饮一杯酒,一个肉菜。有贵客上门,也不过添三倍的量,可以少不能多。有人请东坡做客,就预先让人知道他的要求,主人若有超过的,那就不去了。这样的好处,一是安分保养福气,二是节食以养气,三是省钱保养财物。从东坡的认真态度看,他是体会到节制好处的。
当时的人们都知道苏轼生命态度通达,也纷纷向他求助护养方式。一次,一位张姓人求到他,东坡便写出一页《赠张鹗》:“张君持此纸求仆书,且欲发药。不知药,君当以何品?”张鹗拿来一页纸,让东坡给他写一段话,还要求能够当作养生药方。东坡表示我不懂药,如何知道你需要什么药品?
东坡继续写道:“吾闻《战国策》中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传。其药四味而已: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这大约是苏轼自己认同并实践的养生法。下面他具体解释:“夫已饥而食,蔬食有过于八珍,而既饱之余,虽刍豢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刍”,喂养牲畜的草料;“豢”即豢养,两字均指喂养的牲畜。)他特别说到饮食情形:人在饥饿时,清简的蔬菜也胜过所谓贵食珍品。已经吃饱的情况下,虽然畜肉摆在眼前,也厌烦得要赶紧撤去的。这段话,当下的读者来读东坡的体会,应当感触深切吧!
结语处,东坡说:“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安步自佚,晚食为美,安以当车与肉为哉?车与肉存于胸中,是以有此言也。”(“佚”同“逸”)假若这样的方式被理解为善于面对困窘生存的话,那对于人生修为却不可这样说。安适散步自我闲逸,推迟饮食而享受菜蔬带来的美好滋味,你或许质疑,这是把安步真当成有车,把推迟饮食当成有肉了吗?其实,乘车状态和食肉滋味已经了然于胸。
这般安贫乐道的说辞,曾身居高位又度过困窘的苏东坡最有发言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