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星期文库
书里书外话陆游之三

陆游与秦桧

晏建怀

  陆游与秦桧,似乎未曾有过直面交锋,但秦桧因为孙子的科考,给同参加这场科考的陆游施加过影响,陆游因此遭到打压,科场受挫,仕途受阻,纵然才高八斗,诗名九州,也有志不能伸。

  陆游出身官宦世家,祖父陆佃,北宋徽宗时任过副宰相,陆游十多岁便以恩荫入仕,为登仕郎。陆游从小跟随父亲学习,读书很用功,十二岁就能写诗作文,成年后他不屑于坐享其成,希望凭真本事出人头地。

  1153年,二十九岁的陆游赴临安,参加两浙转运司锁厅试。锁厅试是朝廷给没有进士身份的现任官员提供的一个进士试,合格者送礼部复试,录取者再参加殿试,经皇帝认可赐进士及第并迁官。也是阴差阳错,这次应试的还有秦桧的孙子——右文殿修撰秦埙。陆游应试时,秦桧大权独揽,气焰熏天,对朝中大臣呼来喝去如常事,稍有异议即贬官流配,打击异己的手段十分残忍,朝廷上下,无不战战兢兢。所以,锁厅试主考官陈之茂(阜卿)惜才重义,把既有才又爱国的陆游定为第一,却也不得不把才气平平的秦埙列为第二,即便如此,陈之茂还是遭到了报复。《宋史·陆游传》载:“锁厅荐送第一,秦桧孙埙适居其次,桧怒,至罪有司。”可见当时的凶险。然而,秦桧做坏事太容易了,无心为敌的陆游也无法幸免,“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礼部复试,陆游依然名列前茅,秦桧将他显黜,而秦埙摘得了探花桂冠。

  这次科考,陆游抱着很大的希望,结果遭此无妄之灾,打击之重,可谓无以复加。虽然后来宋孝宗亲赐他进士出身,但赐的毕竟不是考的,不是才华的证明,因而陆游一辈子耿耿于怀。1199年,已经七十五岁高龄的陆游在翻检陈之茂当年给他的书信时,又悲从中来,写诗感念陈之茂知遇之恩的同时,仍心心念念于此。他在“诗题”中说:“陈阜卿先生为两浙转运司考试官。时秦丞相孙以右文殿修撰来就试,直欲首送,阜卿得予文卷,擢置第一。秦氏大怒。予明年既显黜,先生亦几陷危机。”显黜是明令贬黜的意思,科场中显黜名列前茅者,当然需要一定的理由,秦桧也确实给出了理由,说陆游“喜论恢复”。对国家统一的议论竟成了一桩罪,也算奇闻。

  此后,陆游仕途毫无起色,直到秦桧去世数年之后的1162年,宋孝宗即位,准备北伐,注意到了“喜论恢复”的陆游,亲自召见并赐他进士出身,提拔为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陆游仕途才有了一点转机。

  陆游诗文中,直接或间接涉及秦桧的内容实不少,时间跨度也很长。陆游《放翁自赞·其二》云:“名动高皇,语触秦桧。身老空山,文传海外。五十年间,死尽流辈。老子无才,山僧不会。”所谓“名动高皇”,指孝宗赐进士出身事。“语触秦桧”,指秦桧以“喜论恢复”剥夺他的功名。这件事,陆游已引为终生遗憾了。

  或问,陆游对秦桧“念念不忘”的恨,归根结底是因为科举受挫而老放不下吗?不是。陆游对秦桧的态度,应该说是路线的态度,他看重的是战与和的选择,正如他在《关山月》诗中所言:“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他恨的是“和戎诏”,而秦桧是“和戎诏”的始作俑者。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
~~~
●百草园~~~
~~~
星期文库
书里书外话陆游之三~~~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城事
   第06版:城事
   第07版:专题
   第08版:城事
   第09版:城事
   第10版:城事
   第11版:城事
   第12版:法治
   第13版:文娱
   第14版:服务
   第15版:体育
   第16版:体育
   第17版:副刊
   第18版:副刊
   第19版:副刊津沽
   第20版:读者来信
   第22版:专刊
   第23版:专刊
   第24版:家春秋
街景(之四)
林间一课
淤泥中的绽放
财 富
累累秋实
陆游与秦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