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桂英奶奶,本来是世界上的两条平行线。她在济南,我在天津。直到有一天,我们俩突然有了关联。仅仅是因为,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被不同的医学专家标上了同一种病的标签。
某天,同为病友的马奶奶打电话给我,说有个病友想把前半辈子的故事写成小说。马奶奶知道我是业余作家,便把这份差事介绍给了我。就这样,在2024年的一天,我和桂英奶奶认识了。没聊几句,两个相差40多岁的人便一见如故。在认识的第一天,我们成了忘年交。第二天,我们便开始制定写作计划,想着怎么把她家婆媳妯娌间陈谷子烂芝麻的过往倒腾明白。
桂英奶奶和我说,她坦坦荡荡活了大半辈子,唯一没放下的就是那些亲戚间的旧事。先不说对错,别人话说过去就忘,架吵过去就笑,可是她做不到。所以有些事一直在肚子里憋着,最后长年累月长成虫,钻到心里去了。现在她67岁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她想把那个古老的故事倾吐给别人听的心思,也越来越迫切。
就这样,我开始忙活一段崭新的文字旅行,准备帮一个素昧平生的老奶奶了却一桩未竟的心事。谁知没几天,事情就有了变化。那天我正在睡午觉,桂英奶奶打电话过来:“那个故事能不能暂时不写了啊?我们家老头子不同意。”“之前你们没聊过这个事情吗?”“聊过,但是他不知道我因为这些事,心思有多重。他只知道家丑不可外扬。所以当我告诉他,我让你帮我写小说时,他就和我急了。后来,我又抽空儿提了一回,他还是和我闹。好歹我们过了大半辈子,我必须考虑他的感受。”
“奶奶,没事,家庭和谐最重要。你说不写,咱就不写了。”“实在抱歉,明知道你身体不好,还瞎耽误你时间,说了的话又反悔,真的对不住你。”
这件事就这样戛然而止了。虽然明面上我表示不介意,但实际上我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因为我已经整整用心忙活了一个多星期,找素材,听录音,定架构,最后连题目都定下来了,叫《桂树下的落英》,这件事确实花了我不少心思。
尽管如此,我还是让这件事很快地从心里过去了。桂英奶奶心里大概觉得对不住我,没过几天我就收到她快递来的一大箱德州扒鸡。从那天开始,我们心照不宣,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每过几天,桂英奶奶就会发微信给我:“小李,你在干什么呢?奶奶想和你聊个天!”“奶奶,我在忙着写文章呢。”有时候,我把手机扔到一边,导致回消息晚了,她的微信又过来了:“小李啊,奶奶想你了,我是什么话说的不对了吗?你怎么也不给我回消息?”看到消息的第一时间,我马上回消息给她。话少能写明白的,我打字;话多怕写不明白的,我就发语音给她。
日子就这么不紧不慢地过着。那天,桂英奶奶打电话过来:“小李,我这里有两瓶代购的新药,虽然上面的英文我不认识,但我吃了以后觉得有用,我给你邮两瓶,你试试!”听了这话,我真的很是感动。一方面,我知道代购的药品,价格肯定不便宜,她既然说送我,肯定是不要钱就给我了。另一方面,送药这件事情虽然初衷是好的,但一般人不会做,因为怕被赠送者吃出问题,怕出现其他不必要的麻烦。
一句话,送药这件事的深浅,我知道,桂英奶奶也知道。最终她选择送,只是因为她觉得我们相处得这么好,想多了根本没必要。那天,我要转钱给她。奶奶说,她不要。我便说:“邮寄吧,我收了,奶奶的人情我找机会再还。”听到这句话,她第一时间反驳我:“小李,你的话有毛病!”“咋了?”我问。“我们是亲人,亲人间不存在人情,我给你的东西,就是给你了,你不用还,那是我愿意的。”
记得刚认识桂英奶奶那会儿,我就告诉过她:“奶奶,你的名字叫桂英。简单来说,就是那桂树下的落英,是从月宫掉到地上的宝贝。对于我来说,你是很重要的存在。既然重要,我就要把你的事情放到心上。”
现在看来,她心里那个亲戚间是是非非的古老故事,我是消化不掉了。但还有另一个办法,就是帮她写一个新的故事,用爱,书写另外一份美好。我相信,当那份美好长出翅膀飞进她心里时,心病会被新的故事挤走,她的内心会贴上崭新的标签。那位名字叫桂英的奶奶,人生就没什么遗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