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李女士向本报反映,在南开区俊城浅水湾东北门外,有一个大型的垃圾分类处理厢房,垃圾分类非常详细,但现在这个垃圾分类厢房损坏,几乎废弃成了摆设,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记者见闻
记者来到南开区俊城浅水湾小区东北门外,发现这个大型的垃圾分类厢房有10平方米左右,不仅有常见的垃圾分类,还细化地设置了纸类、塑料、金属、织物、有害垃圾、玻璃的投递口,能方便居民准确地投放垃圾。但从实际使用情况看,这个垃圾分类厢房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正常使用,也无人维护。有害垃圾投递口内塞满了旧衣服,导致投递口的门无法关闭。玻璃投递口不仅有口服液的药瓶,还被塞进了不少塑料瓶。“这箱子可能废弃了吧,很长时间没见过有人扔垃圾,更没看见有人从这回收垃圾。”有小区居民这样告诉记者。
在河西区宾水南里,记者也发现垃圾分类处理厢房几乎成了摆设。这里的垃圾分类处理厢房位于小区北门附近,划分了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记者在现场看到,其中一扇门脱落,靠墙摆在垃圾分类处理厢房后面,另一半门大敞着,可回收垃圾桶下,厨余垃圾渗液流满地面,还有一些纸片、瓶盖等细碎垃圾散落在地面上,这样的垃圾分类已经背离了初衷,仅仅作为一个普通垃圾桶来使用,甚至还影响了小区环境卫生。
文/摄 本报记者 刘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