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吴起与《吴子兵法》

胡建新

  公元前412年,齐国进攻鲁国。鲁穆公命吴起为将,令其统帅鲁军,抵御齐军。吴起治军严己宽人,与士卒同甘共苦,因而麾下将士皆能效死从命。吴起率军到达前线,先以“弱”“怯”之假象麻痹敌军,然后出敌不意发起猛攻,迫使齐军仓促应战而伤亡惨重,最终鲁军大获全胜。

  这是发生在春秋战国之交的一场战事。吴起一举破敌,显露其出色的军事谋略和指挥才能。吴起生活的年代,正值诸侯各国互相攻伐、战争连绵不断之时,促使他毅然弃文习武,发愤攻读兵书,悉心研习谋略,并取得了极深造诣。在熟知军事谋略的基础上,他又亲身参加战争实践,积累了作战指导方面的丰富经验,从而奠定了《吴子兵法》的知行基础。

  吴起破齐,战功卓著,本应得到奖赏和重用,但由于齐国离间,鲁穆公解除了他的兵权,于是他只好离鲁去魏。公元前409-408年,吴起两度率师伐秦,均大败秦军,夺回被秦军侵占的西河地区,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大的诸侯国。然而,魏文侯死后,魏武帝听信谗言,对吴起遽起戒心,吴起不得不离开魏国去了楚国。吴起在楚国严明法令,修明政治,整顿财政,惩罚贪污官员,厚待勇战之士,使楚国很快成了国富兵强之邦,但也因此得罪了楚国被废黜的公族贵戚。公元前381年,楚悼王病死,吴起被乘机作乱的公族贵戚乱箭射死。

  吴起既擅长于带兵打仗,又执著于研习军事战略战术,善于将作战实践转化为军事理论,留下了在古代兵书中具有很高地位的军事理论专著《吴子兵法》。《吴子兵法》原48篇,可惜大部已失传,现在保存下来的仅有《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等6篇。《图国》主要强调“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概括总结了经国治军的思想理论和对战争的基本认识;《料敌》主要从战略高度分析敌之优劣长短,论述了侦察敌情的要领及不同的作战方法;《论将》主要阐述将帅在治国统军中的重要作用和必备条件,列举了分析敌情的基本方法;《应变》主要阐释随机应变的战术思想,以及各种紧急情况下的作战方法及其要领;《励士》主要论述奖励有功将士、鼓舞部队士气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可以说,《吴子兵法》继承和发扬了孙武的军事思想,总结了战国初期战争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为我国军事理论宝库增添了丰富内容,使之更加充实和完备。

  纵观吴起一生,虽然其大都处于壮志未酬的失意状态,但他在军事上创建威武卒、改革兵制,使魏军战斗力大幅提升;在政治上推行变法,使楚国行政效率明显提高,并削弱了权豪威势。他通晓儒、法、兵三家思想,在军事和政治上均有极高成就,与孙武并称为“孙吴”。唐太宗曾将《吴子兵法》与《孙子兵法》并列为武学经典,司马光更赞其“法家之言,切于世用”,可见吴起与《吴子兵法》对后世的深刻影响。

  星期文库

  古代兵书概览之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城事
   第03版:城事
   第04版:城事
   第05版:城事
   第06版:天下
   第07版:天下
   第08版:天下
   第09版:社会
   第10版:社会
   第11版:社会
   第12版:法治
   第13版:文娱
   第14版:服务
   第15版:体育
   第16版:体育
   第17版:副刊
   第18版:副刊
   第19版:副刊
   第20版:专刊
   第21版:一周热点
   第22版:文摘
   第23版:文摘
   第24版:天津卫
从西装袖口的纽扣聊起
“情绪消费”须把握好度
端 午
夏天没有一棵丑树
棉花糖
吴起与《吴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