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说中的衣食住行

一饮豆汁百感生

李 潇

  由绿豆粉浆发酵而成的豆汁,被誉为老北京小吃的代表,但委实其貌不扬。浊绿的颜色、特殊的酸味,让许多好奇的尝试者望而却步。在“京味儿文学”代表作家叶广芩笔下,豆汁却关系着一个女子平凡又传奇的一生,就连做法也自有讲究,“豆汁烧开用锯末熬,点着的锯末永远处于似燃非燃状态,豆汁便永远处于似滚非滚模样,水乳达到充分交融,喝起来酸中带甜,酵味实足”。

  小说《豆汁记》既是作者的家族叙事系列的一部分,也可独立成篇。题目来自京剧里的同名戏文,穷秀才莫稽在大雪天冻饿潦倒,被乞丐头子的女儿金玉奴用一碗豆汁救活。在小说中,主角莫姜也是在寒冷的京城雪夜,被叙事者“我”的父亲领进了家门,称她是颐和园北宫门卖花生的小贩,走投无路,暂且收留一晚。刚上小学的“我”和母亲对这个上了年纪、脸上带着伤疤的陌生女人虽有戒备,还是为她端来了一碗酸馊难闻的豆汁煮剩饭聊以充饥,“莫姜双手接过了那碗温吞的、面目甚不清爽的豆汁,认真地谢过了,背过身静悄悄地吃着,没有一点儿声响”。寥寥几笔细节,体现出这个神秘女人的教养。

  更令“我”出乎意料的是,莫姜有一手好厨艺。第二天一早,她用简单的食材做出了美味的早点,“小米粥熬得黏稠腻糊,小酱萝卜切得周正讲究,一碟清爽的暴腌脆白菜,两个煎得恰到好处的鸡子儿,简单普通的早点看着就很赏心悦目。让我感兴趣的是桌上几个刚出锅的‘螺蛳转’,……烙得的确是好,小巧玲珑,精致可爱,比我们平时吃的小了一半,小点心一样,看着焦黄,闻着喷儿香。”很快,擅长烹饪、恬静随和的莫姜得到了“我”父母的认可,在这个百年前曾有显赫背景的家庭做了厨娘。

  在“我”忙着赶作业时,莫姜在一旁做出各种小动物形状的豆沙馅小点心,精巧洁白,一口一个;想一出是一出的父亲把两棵白皮松拉回家,堆得后院下不去脚,莫姜用松枝熏出一炉又一炉美味的香肠,送给亲朋好友;老百姓常吃的白菜叶子包饭,在莫姜手里变了个模样,“得选上好的白菜心,要小要圆,只能包一把饭。再把小鸽子肉剔出来,切成丁和香菇炸酱,拌老粳米饭,点上香油,撒上蒜末,用拍过的白菜叶子包了,捧在手里吃。……还要配上好的粥,冬天是羊肉粥,初春是江米白粥”;莫姜烹制的醋焖肉烂而不柴、爽而不腻,樱桃肉将樱桃的色味与肉融合在一起,糖醋活鱼上桌时嘴巴还能张合……高超的厨艺背后,隐藏着她的身世秘密。

  在“我”逐渐长大后,才知道莫姜本是清宫里服侍敬懿太妃的宫女,被指婚给御厨刘成贵,丈夫竟为了抢夺首饰将她砍伤,不堪虐待的莫姜流落街头摆摊为生。但当落魄的刘成贵一家大小投奔莫姜时,她又以善良和宽容接纳了伤害过她的丈夫和继子。在粉坊帮忙的刘成贵为了讨好“我”家,经常送来豆汁,在困难时期解了燃眉之急。当刘成贵瘫痪卧床时,莫姜终止了十余年的帮工,不离不弃地照顾丈夫。最终,由于社会动荡,莫姜为了不给“我”家带来麻烦,自己结束了生命。

  “从此是再不能相见了,但她将那些樱桃肉、芸豆卷、糖醋活鱼永远地留给了我。不仅仅是这些吃食,留给我的还有……”平凡貌陋的莫姜,有着坚韧澄澈的心灵,正如那看似混沌却令人回味悠长的豆汁。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小说中的衣食住行~~~
~~~
~~~
●网络新词语~~~
~~~连载
~~~连载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城事
   第03版:城事
   第04版:城事
   第05版:城事
   第06版:天下
   第07版:天下
   第08版:天下
   第09版:社会
   第10版:社会
   第11版:社会
   第12版:法治
   第13版:文娱
   第14版:服务
   第15版:体育
   第16版:体育
   第17版:副刊
   第18版:副刊
   第19版:副刊
   第20版:专刊
   第21版:一周热点
   第22版:文摘
   第23版:文摘
   第24版:天津卫
一饮豆汁百感生
家风之重
野草是发小
剧本式许愿
一枕书梦
你越淡,人越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