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上数峰青

——说说钱起
周 实

  

  喜欢钱起的诗,写过一首《欢颜》向他致敬:

  鹊惊,叶散,萤远,烟流

  清辉又照几多人愁

  愁罢,无奈,哈哈一笑

  哈哈声里几多长啸

  啸毕,摇手,不言,转身

  那手势里几多泪痕

  末了,还要强作欢颜

  听那潇湘二十五弦

  钱起的诗好,不光是句子好,而且诗意浓,比如《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惆怅曙莺啼,孤云还绝巘。”

  我乘兴踏着月色而来,主人的兴致也很高。今夜的竹里坞同那桃花源差不多。这一晚,我们都担心晓莺啼叫。晓莺一啼,天就亮了,我们又得如孤云还于山巅一样分别了。

  钱起总是想得多,写得少,其诗自然意就浓。

  唐天宝九年(750),钱起已经二十八岁,先前几次他参加科举,结果都是名落孙山。这年,他又前往长安,参加进士科举考试,途中宿在京口的一家小小客店里。那天晚上,月明星稀,钱起独自房中踱步。忽然,听到窗外有人也在踱步吟着诗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来来回回好几次,都是吟的这一句。

  钱起琢磨着这句诗,觉得意蕴很清远,不沾一点尘俗气,连忙打开门,看看是位什么高人。然而,院里只有月光,连个人影也没有。

  待到了考场,试题发下来,是《省试湘灵鼓瑟》。钱起略加思索,忽然觉得店中听来的那两句,若作诗的最后一联,绝对最妙不过的了。于是,提笔,一挥而就:“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唐代进士考试的诗赋,格式非常严,一般要五言六韵,首联紧扣诗题,中间对仗工整,全诗不能有一字重复。这种要求使得考生很难自由地展开想象。但是,钱起的这首诗,一眼看上去,不但基本符合要求,而且写得神异灵动。主考官李玮展卷读了,当场就用手敲着桌子,念了一遍又一遍,说:“这支笔一定是得到了神人的相助呀!”于是,把它评为头等,并立即让钱起做了授书郎的官。

  钱起的这首诗,一直都被后人赞赏,并一直被认为是历代考场诗里的独一无二的佳作。不过,若是细心的人也一定会发现,这首诗的第四句和第十一句都用了一个“不”字,按规定是不允许的。但因为全诗写得极好,这点小缺陷就瑕不掩瑜了。关于这一点,还有一个小故事。

  唐宣宗时,一次宣宗披览试卷,发现有些诗里面都含有重复的字,便命人把中书舍人李藩叫上来,问道:“诗中出现重复的字,如何对待?”

  李藩说:“一般来说,是不允许的,但有时也是可以的。”

  “说来听听。”

  “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中就有两个重复的‘不’字。”

  “钱起的诗,谢灵运都比不上呀。这些应试的人,怎么能学他呢?”

  由此可见,李藩以钱起的诗当先例来审批当时的诗,宣宗只把钱起的诗作为例外来看待,这都表明了他们对钱起的推崇。

  钱起的这首夺魁诗,确实当得起后人的推崇。至于他“诗得神助”的传说,其实也是人们激赏诗的后两句才附会出来的。这首诗是他的才华的展现,也经得起后人的反复推敲。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特稿
   第03版:特稿
   第04版:城事
   第05版:城事
   第06版:城事
   第07版:城事
   第08版:城事
   第09版:天下
   第10版:天下
   第11版:社会
   第12版:法治
   第13版:文娱
   第14版:服务
   第15版:体育
   第16版:体育
   第17版:副刊
   第18版:副刊
   第19版:副刊
   第20版:专刊
   第21版:一周热点
   第22版:文摘
   第23版:文摘
   第24版:天津卫
江上数峰青
言系祸福
小 鸡
与尧舜有关的地名
微书评
关于押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