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塑造“美”角色 传递“真”情感

《曾昭娟评剧旦角表演艺术》新书发布暨艺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昨日上午,“中国当代戏曲艺术家创作经验大系”(第一期)首发式在文化艺术出版社召开,其中《真与美的追求——曾昭娟评剧旦角表演艺术》作为其中的重要成果之一,聚焦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曾昭娟的艺术成就,对其评剧旦角表演艺术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为评剧艺术的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同时,为进一步推广这一学术成果,深入探讨曾昭娟的艺术特色与成就,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主办的“真与美的境界——曾昭娟评剧艺术研讨会”,于当日下午同期举行。

  记录40余年演艺生涯

  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曾昭娟已投身艺术领域40余年,由其口述的“曾昭娟表演艺术”,详细而全面地记录她经年以来的演艺生涯,其中包括初次登台的《谢瑶环》、《黛诺》,再到参与的原创剧目《凤阳情》《寄印传奇》《赵锦棠》《红高粱》《金娥》《革命家庭》等。

  “每一个角色都倾注了我的心血和情感。”在首发式上,曾昭娟对记者说,在角色塑造的过程中,始终秉持着对“真”与“美”的不懈追求,“‘真’是艺术的生命之源,是演员与角色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只有真正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才能将角色的情感与灵魂传递给观众,让观众在舞台上感受到真实的人生百态。而‘美’,则是艺术的永恒追求,是评剧艺术独特的审美价值所在。”

  探索未来艺术道路

  下午的研讨会,会聚了戏曲界的专家学者、业内资深人士。在研讨过程中,与会者围绕曾昭娟的评剧艺术,从表演风格上细腻入微的情感表达与独特的肢体语言运用,到艺术创新层面融合现代元素与传统评剧的大胆尝试,再到其凭借个人影响力培养后继人才、拓展评剧受众群体等对评剧艺术传承发展所做出的诸多贡献,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分析与交流。

  活动现场,曾昭娟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对自己艺术生涯的一次全面回顾,更是对未来艺术探索的一种激励与鞭策。她感谢所有支持者的努力与付出,并承诺将继续致力于评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为评剧艺术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代戏曲艺术家创作经验总结与研究”项目,是在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开展,旨在深入挖掘和总结当代戏曲艺术家的宝贵创作经验,推动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本报记者 单炜炜

  摄影 本报记者 姚文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听障版”+“视障版” AR+AI好看又好听
~~~
~~~
~~~《曾昭娟评剧旦角表演艺术》新书发布暨艺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津
   第04版:天津
   第05版:天津
   第06版:中国
   第07版:世界
   第08版:社会
   第09版:法治
   第10版:服务
   第11版:文化
   第12版:文娱
   第13版:副刊
   第14版:副刊
   第15版:体育
   第16版:体育
央视春晚首次推出“无障碍”转播
群星贺岁 京剧反串
“音乐下午茶”致敬大师
塑造“美”角色 传递“真”情感
银器中的奥地利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