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诈骗!警惕“高仿”金融App

图标、名称与正版相同或高度相似

  使用金融App有可能遇到“李鬼”!近期,有不法分子通过仿冒金融App实施诈骗。为此,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提醒消费者,下载金融App要选择正规渠道,不要在来路不明的App上填写敏感信息,并且要定期关注自己的账户动态。

  据介绍,仿冒App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仿冒金融机构官方App来迷惑消费者,这类仿冒App的图标和名称,都与正版相同或高度相似;二是冒用金融机构名义发布虚假App来降低消费者警惕性,这类App是不法分子虚构出来的,金融机构从未发布过。

  这些仿冒App通常通过网页链接或社交软件传播下载。一旦消费者下载安装,不法分子主要会通过三种方式实施诈骗。

  方式一,以低息、无抵押、快速放款为诱饵,吸引急需资金的用户申请贷款,而后以缴纳手续费、保证金、验证还款能力等理由要求用户转账汇款;

  方式二,推出号称高收益、稳赚不赔的虚假理财产品,利用用户追求高回报心理,先给予用户小额返利,获取信任后诱导用户投入大额资金,随后关闭App,卷款跑路;

  方式三,通过仿冒App获取用户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用于盗取用户银行卡资金或进行其他违法犯罪活动。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提示消费者:第一,选择正规渠道下载应用。从金融机构官网或合规主流应用市场下载金融App,不点击可疑链接或下载可疑应用。

  第二,谨慎操作敏感信息。在使用金融App时,不要随意向他人透露账户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输入密码时,确保周围环境安全,防止他人窥视;不在不明App上填写个人敏感信息。

  第三,关注账户动态。定期查看金融App中的账户交易记录和余额变动,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联系金融机构进行处理。  本报记者 王婷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图标、名称与正版相同或高度相似
~~~
~~~25日后半夜降中雪 除夕市区最低气温-11℃
~~~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天津
   第05版:城事
   第06版:城事
   第07版:城事
   第08版:中国
   第09版:世界
   第10版:法治
   第11版:社会
   第12版:服务
   第13版:服务
   第14版:文化
   第15版:足球
   第16版:体育
   第17版:副刊
   第18版:副刊
   第19版:副刊读吧
   第20版:房地产周刊
   第21版:房地产周刊
   第22版:文摘
   第23版:文摘
   第24版:小作文
看好了,春节逛商场怎么停车
诈骗!警惕“高仿”金融App
图片新闻
强冷空气发威 水汽条件正在形成
荧屏早知道
明日演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