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耄耋藏友各有专长 搜集藏品每月分享

“微展览”升级“临时博物馆”

  “这件抗美援朝纪念品是我在二手市场淘到的,第一眼看到就觉得不入手我会后悔一辈子”“我总结了一套藏品收集、整理的方法分享给大家”“这本党史册子我整理了两年,为了确保准确性,我研习了大量历史资料”……在北辰区普东街富宜里社区有个“汇友收藏小组”,前几天又到了每月一次的小组交流时间,耄耋藏友们纷纷拿出自己的“新宝贝”跟大家分享。

  借助社区藏品丰富的资源优势,新的一年里他们打算把“微展览”的事情搞起来,让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临时博物馆”。

  从志趣相投到规范活动

  “这些物件不仅是古董,更是能说话的‘历史老师’。”已经79岁高龄的收藏小组组长崔福起抚摸着精心保存的开国大典丝绣感慨道。

  据介绍,“汇友收藏小组”于2012年5月成立,最开始只是志趣相投的老人们聚在一起交流,随着成员越来越多,藏品越来越丰富,活动形式也越来越规范,老人们甚至有了专长和分工。

  组长崔福起擅长整理中国革命历史、中共党史和铁路历史;组员陈生珍专注收集邮票、邮品;还有潜心研究票证、书刊、民俗的李杰,喜欢收藏早年生活用品的张友祯和张海银,善于制作剪报、收藏书刊的韩文利等,各位老师各展其能,助力收藏小组行稳致远。

  推动收藏向成果转化

  从最初互相分享藏品,到系统整理史料,老人们逐渐意识到,红色记忆不应锁在箱底,而要成为滋养后人的精神沃土,为了发挥这些社区“收藏家”的才能,实现从兴趣到价值成果的转化,普东街道组织下辖社区先后开展了特色展览活动数十场,老人们化身讲解员,结合亲身经历讲述藏品背后的家国情怀,让红色文化浸润街坊邻里,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能够拥有这么珍贵的红色资源是非常幸运的事,新的一年,富宜里社区要结合文化惠民这一民心工程,在传统节日以及重要时间节点举办‘微展览’系列活动,让社区成为远近闻名的‘临时博物馆’。”富宜里社区党委书记晏萌说。

  本报记者 苗娜

  图片由北辰区普东街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耄耋藏友各有专长 搜集藏品每月分享~~~
~~~
~~~
~~~
无障碍设施改造 3800户残疾人家庭将受益~~~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津
   第04版:天津
   第05版:城事
   第06版:城事
   第07版:中国
   第08版:世界
   第09版:世界
   第10版:社会
   第11版:社会
   第12版:法治
   第13版:服务
   第14版:文娱
   第15版:足球
   第16版:体育
   第17版:副刊
   第18版:副刊
   第19版:副刊 读吧
   第20版:专刊
   第21版:一周热点
   第22版:文摘
   第23版:文摘
   第24版:天津卫
“微展览”升级“临时博物馆”
优质农货走进景区
“星星工坊”成立
图片新闻
入户走访测量工作已启动
分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