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楼位于旧三岔河口北岸,朝南,西面与崇禧观相接。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由通纲商人捐资建造。海河楼有房屋152间,其中有大宫门、高台房、叠楼游廊、穿厅旁楼、船式房、楠木房、御座房等。海河楼为两层,面向海河,“檐宇峻矗,俯瞰波流,遥瞻海色。”登临远眺三岔河口的景色,既观海水涌来的潮水波涛,又观三水之汇流,占据形势之盛,楼前悬挂乾隆帝御题匾额“海河楼”。
海河楼还附花园,内有亭廊、池榭、古树、奇石。嘉庆二十一年(1816)英国使节阿美士德随员经过天津三岔口时绘制了海河楼外景,详尽描写了当时该楼之全貌:“前临大河,河上船只往还,河岸亭台楼廊,花木葱茏,游人穿行其间,仍具园林胜迹之观。”由于海河楼临近望海寺,亦称望海楼,相传可在此观日出。清人蒋诗的《沽河杂咏》云:“排云叠榭气苍苍,百尺危楼接大荒。望海不教心目荡,双眸豁处已扶桑。”
同治八年(1869),海河楼和崇禧观被法国人拆除,修建了天津第一座天主教堂——圣母得胜堂,即望海楼教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