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热搜弹幕

“微信已读功能”再登热搜

  近日,“腾讯客服回应微信开通已读功能”登上热搜榜。多名网友讨论社交软件上“已读显示”及“访客记录”等功能,有网友表示,反对微信开通这两项功能,该功能可能会暴露阅读状态,导致社交压力。腾讯客服表示,目前微信暂无消息已读功能。

  发送方焦虑与接收方负担

  ●“最怕老板看到已读后疯狂催回复!深夜收到工作消息,不点开怕耽误事,点开又显示已读,不立刻处理就会被认为态度消极。”

  ●“在家庭群里,父母发的催婚消息已读但没回,马上被扣上‘不孝’的帽子。这种功能简直是亲情杀手!”

  ●“已读功能让人变成‘回复机器’。哪怕在开会,也得抽空敷衍一句‘收到’,否则就是‘不尊重人’。”

  隐私暴露风险与情感绑架危机

  ●“阅读状态一旦透明,营销号能通过我的已读记录推测兴趣,精准轰炸广告。微信不该变成数据监控工具!”

  ●“以前还能借口‘没看到消息’,现在已读不回直接坐实‘故意忽视’。朋友关系都可能被这点小事搞崩。”

  ●“情侣吵架时,已读不回会被解读为冷暴力。微信不推这功能,至少让恋爱中的‘已读焦虑症’少一点。”

  ●“建议工作群组可启用已读功能,但个人聊天保持隐私。企业微信已实现内部使用,个人微信可以借鉴这种模式。”

  ●“感谢微信守住最后一片净土!其他App的已读功能让我窒息,微信的坚持是对现代人心理健康的温柔保护。”

  个体对社交自主权的争夺

  尽管已读功能在工作场景中可能提升效率,但其在日常社交中的负面影响(如加剧焦虑、破坏信任)被普遍认为远大于潜在益处。关于“微信已读功能”的讨论反复登上热搜,2023年7月,腾讯张军曾回应称“已读”功能是“无中生有的热搜”,并重申反对立场。这一现象不仅是技术功能的争议,更是对人际互动边界、隐私保护与社交压力的深层反思:我们既渴望高效连接,又需要保留喘息的空间。

  整理 老宋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城事
   第03版:城事
   第04版:城事
   第05版:城事
   第06版:天下
   第07版:天下
   第08版:天下
   第09版:社会
   第10版:服务
   第11版:一周评谈
   第12版:文娱
   第13版:副刊
   第14版:副刊
   第15版:足球
   第16版:体育
小学放学时间之争 家校社如何协同破局?
“微信已读功能”再登热搜
画里有话
花瓣纷扬处 幽默暖客心
人在花海游 亦是画中景
一卡惠民 好戏触手可及
2025文惠卡明天10时开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