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58头麋鹿从江苏盐城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启程,经过900公里的长途跋涉,于3月19日抵达天津七里海湿地,开始了它们的新生活。如今已过去3个月有余,这群“远方来客”适应得如何?带着这份牵挂,近日,盐城的媒体记者组成“探亲团”奔赴七里海湿地,探访这些盐城大丰麋鹿在宁河的生活近况。让他们惊喜万分的是,58头麋鹿不仅完全适应了北方水土,还悄然壮大了家族队伍,9只新生小麋鹿正欢快地在鹿群中成长,书写着一段跨越南北的动人生态情缘。
从“百米外惊跑”
到“三五步亲近”
“刚来那会儿,人一靠近,整个鹿群能隔着百米撒腿跑。”麋鹿生态保护基地负责人贾晓蔚回忆起麋鹿初来乍到的模样。这58头麋鹿中,8头公鹿与50头母鹿,因陌生环境产生应激反应,常常挤作一团,用行动无声诉说着不安与恐惧。在饲养员三个月坚持不懈的细心呵护与耐心守候下,麋鹿们渐渐卸下了心中的戒备。如今,工作人员投喂时,已能靠近至3~5米的距离,曾经警惕的眼神,也多了几分信任与从容。
更令人欣喜的是,新生命的降临为这片湿地增添了无限生机。9头小麋鹿继承了家族的野性与活力,出生短短两三分钟,便颤颤巍巍地尝试站立走路,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三五天后,就能跟随母鹿下水嬉戏,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尽情欢腾。
随着盛夏的到来,麋鹿们完成了生理与习性的双重“本土化”蜕变。公鹿们开始用新生的鹿角摩擦树干,在一次次磨砺中,角质层逐渐硬化,这是“鹿王争霸”前的自然准备。贾晓蔚说:“为了防止它们在磨角时伤到自己,也为保护树木,我们早早地对部分树木做好了保护措施。”
此外,它们还悄悄换上了“夏装”,曾经抵御寒冬的褐色小绒毛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身油亮的褐色毛发,公鹿的鹿角也逐渐固化成型,威风凛凛,尽显王者之气。贾晓蔚满怀期待地表示:“按照目前的种群发展态势,预计明年七里海湿地的麋鹿家族将新增至少10~20头新生命。”
盐城“鹿王争霸”赛开到宁河
两地共护麋鹿跨域生活
麋鹿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与宁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据悉,大约三千至四千年前,七里海气候温暖湿润,是麋鹿栖息繁衍的理想之地,出土距今三千余年的鹿角化石便是有力证明。此次麋鹿群的引进,恰似一场跨越时空的“回归故里”之旅。盐城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单晨宇感慨道:“自58头麋鹿来到七里海,盐城始终关注着它们的适应情况。七里海与大丰湿地生态环境相似,我们会将这里的情况拍摄成短片,借助‘鹿王争霸’赛,向全国展示宁河把麋鹿养得有多好。”
自2013年起,盐城市已成功举办十二届“鹿王争霸”赛。今年,七里海有幸被列入2025年活动的四大分会场之一,这意味着北方湿地的鹿群生态首次融入这场展现野性魅力的自然盛会。盐城“探亲团”的此次回访,恰似一场意义非凡的生态“探亲”。七里海管委会副主任陈兆睿表示:“盐城的回访是对七里海生态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以及麋鹿种群管控工作的极大认可。作为盐城‘鹿王争霸’四个点位之一,七里海也借此机会得到了很好地推广与宣传。未来,我们将深化与盐城大丰麋鹿保护区的合作,在麋鹿种群繁育、疾病管控等方面携手共进,共同守护麋鹿种群的健康成长。”
如今,七里海湿地内的麋鹿数量已增至109头,其中从盐城大丰“迁居”而来的58头麋鹿,已完全融入这片湿地的麋鹿大家庭。曾经令它们惊慌失措的北方湿地,如今已成为蹄印遍布的温馨家园。它们踏足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讲述着生命适应、信任重建与生态共生的动人故事,描绘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记者 张艳
摄影 通讯员 王志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