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多年前,我们全家尚在苏北的东台农村,那里许多方言土语蛮有趣的。小板凳叫“爬爬凳”,拖鞋叫“搭塞子”,夸女孩子漂亮叫“痛”,骂人胡说八道叫“嚼糟包”。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念念这些土话,还有一种亲切感。
还有,短裤叫“裈子”。老早一直以为裈子就是现代人的土话,后来翻过几本书,才知道裈子原是几千年前的古语。《史记》记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相如身自着犊鼻裈,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这个“犊鼻裈”,就是像牛鼻子的短裤,也就是现在的三角裤。《世说新语》记阮咸:“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裈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这两条裈子,都在名著里,都与名人有关,入了文章的大雅之堂。这两个故事我都喜欢,可见古人的放诞和调皮。
夏天在家,我就是只穿一条短裤。我家阳台前面是小区的大路,人来人往,早上我在阳台上看看风景吹吹风,若人家看到,怪我粗俗不雅,我也不在乎的,怎么不雅,我穿的可是裈子,古雅得很呢。也不是我敢学古人的放诞调皮,暑天酷热,赤膊多快活,况且是在自家屋中。若人家一定要怪我俗,我也只好答之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