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错字噬童

丁 墉

  不久前,宁波一个小朋友离家出走,还留下两篇“失踪日记”,表示自己看了很多刑侦题材的作品,想知道警察哥哥和警察姐姐“能不能找到我”,还十分贴心地给了警方“两天时间”。据报道,当地警方在接警后两小时就找到了这位小朋友。当警方朝小朋友的藏身之处合围时,小朋友自己跑了出来,扑到民警怀里放声大哭,说:“叔叔,我错了,这里好黑,我好害怕……”

  广大网友被这个小朋友的奇思妙想逗得乐不可支,戏称小朋友是“小阿加莎(绰号源自著名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并逐字逐句分析小朋友精心撰写的“失踪日记”。日记字迹工整、行文流畅、情感真挚,十岁的小朋友能写成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也有细心网友发现,“小阿加莎”写了几个错别字,比如“赢”字似乎就写得不清不楚,“在”和“再”的用法没有分清,而“解剖”也被写成了“解刨”。如果说前两个错字可能超出了小朋友的语文知识储备,那么第三个错别字从何而来?

  在网络世界里,“解刨”几乎已经是一个常见的错词了,不仅“病理解剖”会写成“病理解刨”,“剖宫产”也常常被写作“刨宫产”,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有些网友确实是无知错用,也有很多网友是“跟风”滥用。部分医学生常在紧张复习的过程中发出一张坐困书山的照片,书名自然是“解剖学”,但配图的文字却往往是在吐槽“解刨学”学习的种种困难。网友们或许觉得,区区一个错别字不过是玩笑、游戏,又或者并不重要。但当我们重新审视社交网络的信息,会发现此类错别字已经在网友们的纵容和追捧下泛滥成灾。好好的“民族”非要写成“名族”,简单的“充电”要打成“冲电”,就连“崩溃”都用“奔溃”替代,“辛苦”也变成“幸苦”……“以假乱真”、不尊重语言文字规律的不良之风日益盛行,带来的影响也就越广泛、越深入、越难以纠正。

  并非所有网友都支持错别字大行其道,很多网友表示“一看见就心烦”“能不能好好写字”“别把文盲当荣耀”……然而纠正网络风气并非一人、一字、一日之功,需要靠所有人达成共识,尊重语言文字规律,严肃网络文化风气,才能将这些带有“污染性”的错字错词逐出公众视野。

  建议网友们在发言前多想想孩子们——生于网络时代的他们处于不断学习、模仿、吸收知识、大胆实践的人生阶段,就像“小阿加莎”读了侦探小说就想要和警察“玩游戏”一样,孩子们也会把网言网语加入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而如获至宝、频繁应用。对孩子负责,就是对我们每个人的未来负责。网络交流也应该写正确的字、做正确的事,大人要成为孩子的榜样,而不是做出错误的示范,还洋洋得意、不知悔改。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城事
   第03版:关注
   第04版:关注
   第05版:关注
   第06版:城事
   第07版:城事
   第08版:城事
   第09版:城事
   第10版:文娱
   第11版:一周评谈
   第12版:服务
   第13版:副刊
   第14版:副刊
   第15版:体育
   第16版:体育
汤鳗和芋煨白菜
错字噬童
投 稿
孤凫芦花图
天鹅掠空 传奇荨麻
非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