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天津篇火热拍摄

展现天津非遗魅力和城市气质

  本报讯(记者刘桂芳)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天津篇,连日来在我市火热拍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撒贝宁,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与天津籍著名影视演员黄志忠来津参加录制,通过互动体验、文化解读、展览展示等多种形式,沉浸式感受天津非遗项目的魅力和天津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

  节目录制中,嘉宾们来到“津门故里”天津古文化街,走进杨柳青木版年画、天津泥人张彩塑,感受天津民间艺术的浓郁韵味。嘉宾们还跟随汉沽飞镲等非遗项目的队员们沉浸式感受民间艺术跃动的蓬勃生命力。此外,还有河北区清代宫廷钟表修复与制作技艺、蓟州区杨氏根雕、宁河区盆罐村制陶技艺、河东区戏剧靴子制作技艺等精妙绝伦的传统技艺精彩亮相,更有河西区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艺、红桥区“耳朵眼”炸糕制作技艺、静海区独流焖鱼制作技艺等各类美食小吃齐上阵,嘉宾们共同体味津门市井风情中的人间烟火气。

  天津是曲艺萌生的沃土,被誉为“北方曲艺之乡”,天津鼓曲历史悠久而辉煌,嘉宾们来到广东会馆,相声、铁片大鼓、含灯大鼓、京东大鼓等连台上演,以飨曲艺爱好者。接下来,《非遗里的中国》将持续开展相关非遗项目秀演录制,展现天津底蕴深厚而又璀璨夺目的非遗,感受天津豁达开放、海纳百川的城市特质。

  节目拍摄现场,汉沽飞镲和永良飞叉两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的表演异常精彩。汉沽飞镲第三代传承人赵满宗告诉记者:“我们从滨海新区来了32人,服装、飞镲等道具都是全新的,大家精心准备、齐心协力只为把最好的状态表现出来。”永良飞叉第五代传承人王文壮也告诉记者,他们重新进行了动作编排,“我们在永良飞叉的老招式中融入武术、舞蹈、杂技的动作,在招式中显招式,飞叉离手不离身。”两位传承人都表示,能够参加央视节目的录制,把天津人的精气神和特色非遗展示给全国观众,大家都很高兴。

  图为在广东会馆内录制鼓曲。

  本报记者 曹彤摄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天津篇火热拍摄~~~
天津学校绘本美育大会落幕~~~
2024天津相声节举办相声专场~~~
天博十件“显眼包”引人关注~~~
~~~
水彩画作品展描绘洋楼建筑~~~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津
   第04版:天津
   第05版:中国
   第06版:中国
   第07版:世界
   第08版:世界
   第09版:社会
   第10版:法治
   第11版:社区
   第12版:服务
   第13版:文化
   第14版:演艺
   第15版:足球
   第16版:体育
   第17版:副刊
   第18版:副刊
   第19版:副刊 读吧
   第20版:视点
   第21版:一周热点
   第22版:文摘
   第23版:文摘
   第24版:天津卫
展现天津非遗魅力和城市气质
助力学校美育教育
慰问演出送基层
博古通“津” 凝聚对城市最深的爱
主题展览送到乡村
用绘画艺术诠释“天津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