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到了腊月二十,小镇上的文墨之人,就会摆出对联摊子,写着除旧迎新、春回大地、福满乾坤、人勤春早的对联来。在我们那儿,写对联有一种鸟形字,不用笔,用竹片沾着各色广告颜料,每个字由数只彩鸟、蝶组成。这种鸟形字写在蜡光纸上,是彩色,很好卖。如今,这种鸟形体对联没有失传,依然在公安乡间流行,竟然还有了印刷的鸟形字对联。
公安县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这一天,家家得扫堂尘灰。因过去是茅屋,家中烧柴,烟熏火燎,屋梁顶伸出的稻草上会吊出一条条堂尘,越吊越长,随风摇曳,如今想来非常奇怪。这一条条的堂尘,只有到了过小年这天才能扫,还要洗桌子板凳,为吃年夜饭作准备。一年的大清扫,大清洗,都在小年这天。
接下来就要准备团年饭了,家家小孩都被驱赶到虎渡河边的码头上,一桶桶的洗藕、洗苕、洗海带。天虽冷,但小孩大聚会,河边热闹非凡,一双双小手冻得通红,想着团年饭的饕餮口福,谁会拒绝这样的河边热闹?
“酥食”的准备也很重要,这是待客的必备之物,也是一年才有的稀罕食品。平常,没有哪家会吃得起这些东西:黄豆酥、水晶糕、酥饺。做酥食的师傅,在公社小镇上,就一两个,得夜夜赶场,帮你做,也就给两包烟。他们是腊月之后飞俏的人物。因为要赶在一起下油锅,所以必须在做酥食的同一天炸苕皮、炸米叶子、炸肉丸、炸藕夹(我们叫藕鸡腿子)。
炒货必须在腊月二十七炒,谓之“炒七不炒八”,炒了八,翻过年来天天“吵”。炒货甚丰,炒花生、炒苕皮、炒豌豆和米子(米泡),米子用糖稀浇,成了米子糖。炒货炒好后将陶坛擦干、烘热以便贮藏。贮藏得好,几个月还嘎嘣脆,当地叫蛮焦、不嗝(嗝是焦脆的反义词)。炒米子,不是一般的米泡,是糯米蒸熟后,晒干,称为阴米,再炒。阴米做的米子糖有嚼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