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阿君时,她正俯身丈量一块香樟木,阳光从窗外照射进来,在她随意扎低的马尾发梢上镀了一圈金边。这幅画面在我脑海中久久不能忘怀——阿君的故事让我想起她工作台上那些榫卯,看似错位的榫头,在人生转折处的每个抉择,何尝不是在寻找严丝合扣的生命卯眼?
在这个推崇“快”的时代,阿君用木头丈量出另一种时间维度,她的专注,让我突然忘却繁杂的工作和生活琐事,感受到了远离喧嚣的宁静。
第二次踏入天津职业大学“辛全生大师木艺工作室”采访时我遇到了阿君,阿君是辛老师的徒弟之一,女孩子做木工很少见,这也让我对她有了一种好奇。在了解她的故事以后,我大为震惊,她敢于追逐梦想的勇气,令我心生敬佩。
33岁的阿君是北京人,在去年8月作出了她人生的重要转折——这位曾在外企工作八年、医学专业出身的女性,毅然放弃高薪工作,开启了传统手工艺的探索之旅。
采访中,阿君说她此前虽在职场奔波,但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始终在心底悄然生长。去年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思考未来,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什么事业能让她长久投入?最终,她选择将爱好转化为终身事业。
阿君的成长经历应该是很多女孩都羡慕的样子,从小到大,她的学习成绩一向优异,她以高分考取医学院。毕业后,原本有着很好的工作和收入,她放弃医学工作转行去了一家外企,拿着比同龄人高出许多倍的薪水,而如今,她又因为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跨越到了另一个与她人生轨迹毫不搭界的领域。
然而谈到转行时,她却没有一丝对曾经的不舍。我不仅羡慕她的勇敢,更敬佩她在这样一个年纪能够沉下心来享受寂寞。
初入工坊的阿君从基础榫卯结构入手,首月便完成了小凳子、六角盒、斗等七八件作品,她做出的活儿无可挑剔,让师傅刮目相看。当然,在得到大家赞美的时候,她也收获了满手的老茧。这些阿君并不在意,她不化妆,干活时总是头顶棒球帽,头发随意挽起。
面对智能化浪潮,阿君的独特见解让我也很有感触,她说,科技能替代很多行业,但取代不了人的情感投入和体验价值。她正筹划创建木艺文化空间,未来想要打造一个让年轻人感受传统工艺魅力的平台。这种带着体温的创作体验,正是数字时代最珍贵的东西,我祝她早日完成心愿,活出精彩的人生。
文/摄 本报记者 张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