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网络上流行了一封很火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对于世界,《华严经》曾有一个微观表述:“一花一世界”。而在读了我的老师武歆的《抵达故事的发生地 行走中的文学课》后,我对世界又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一书一世界”。
佛语中的“一花一世界”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柯利特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含义相同,都可以用“一书一世界”来诠释。看书和看世界就有了相互联系,那就是:看世界从一本书开始和看一本书从了解作者的世界开始。老师在这本书里,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在旅行中阅读。同样也提出了全新的旅游方式:在阅读中旅行。他在书中写道:“要深入了解作家的作品,必须前往作家的故乡,哪怕就是在作家故乡土地上站一站,嗅一下清风、踩一下土地,看看作家生前生活的原貌、写作的氛围,都能在他作品的缝隙中拥有更加深刻的体味。”
对于行走,书里也提出了观点:“行走,也是阅读,也是写作;是更广阔的阅读,更宽广的写作。”在行走中阅读,在行走中创作。边行走边考察,边考察边行走。这就是行走的意义。
行走,严格意义来讲也是旅游。旅游不是去玩,不是去凑人头蹭热闹,也不是网上说的“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去看别人呆腻的地方”,有上述想法的网友,建议多读读老师的这本书。所有旅行都是有故事的,带着故事去旅游,如同带着一本名著去旅行,你得一字一句去品去读,比如所有的树都是向上长的,所有的房子都是供人居住的,所有的街道都是让人行走的……从相同中看到不同,那旅行才有味道。书后还附录了旅行清单,有计划旅行的人或者有选择阅读的人一定要看看这份清单,它会让你的旅途更有质量,让你的阅读更有分量。
这本书不仅仅介绍了旅行与作家、作品的“考古”过程,更是一本有关文学的课堂。
我是一个受情绪影响波动比较大缺乏坚持的人,拿笔想把自己的痛苦写出来,可在写作中,如果作品不能发表,我又会失去信心,变得慵懒、颓废,甚至会放弃。如果有和我一样的朋友,不妨也来看看这本书,它能让你增加信心,更能给你指出一条写作的明路……
这本书容量很大,提到了很多作家和作品,也提到了很多地方,不一定要跟着老师的脚步行走,但他绝对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阅读、旅游、写作的思路和方法。这就是这本书的世界,为我们打开的新世界。

